盐田

    白善左右看了看,见人不少,便卖个一个关子,“学兄到了便知。”

    北海县离青州城不远,但公主和驸马带的车架多,所以速度要慢一点儿,等他们到北海县时已经过了午时。

    太子就是因为这个很嫌弃他们,要不是他们两个拖累,他带着人快马加鞭,早几日就到青州了。

    也是因为这个,太子才想把人留在青州,不带着四处巡察了,当然,明达和白二郎也没想过要跟着他去巡察就是了。

    太子就顺着北海县的主街走了一遍,扭头和白善道:“你们县真穷。”

    白善:“……殿下,这也是大晋的疆域。”

    再穷也是大晋的地方。

    太子没说话,在县衙下马后,也不进去,直接和白二郎明达道:“我们当即就要去盐场了。”

    意思很明显,你们要去吗?

    不去的话就留下休息吧。

    明达立即道:“让他们留下收拾东西吧,我们和太子哥哥一起去。”

    太子“啧”的一声,扭头看向白善。

    白善看到了老早带着差吏们候在县衙门口的方县丞和董县尉。

    于是他招手让人上前来,问道:“午饭安排在了哪里?”

    方县丞只敢稍稍抬头看到太子的衣摆,闻言躬身道:“下官在赵记饭馆定了位置,现在他们大约已经准备好,贵人和大人们一去便能用饭。”

    白善满意的点头,让跟着回来的刘贵去安排车架行李,他则带着方县丞和董县尉请众人移步到赵记。

    北海县城就这么大,赵记和县衙就在一条街上,走过去都不太费时间。

    衙役们沿街拦开了人,让他们畅通无阻的到了赵记。

    这动静这么大,对于素来偏僻安静的北海县来说是很难得一见的,所以有不少百姓不顾天上的大太阳跑出来看热闹。

    即便是被衙役们拦在街边,只能站在屋檐下看一看骑着马走过的一众贵人他们也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些贵人是什么官呀,这么厉害,我看我们县令和周大人都要跟在后头呢。”

    “不知道,但这红的绿的紫的,这么多颜色的官袍,一看就是大官。”

    “再大能大过刺史去?对了,刺史穿什么颜色的官服?”

    “深绿?比我们县令还要绿一些?”

    偷溜出来看热闹的县学学生闻言几欲吐血,小声道:“刺史是穿深绯色,就那红色,跟周大人的一样。”

    百姓们一听,“喝”了一声问:“那周大人的官和刺史的一样大?”

    县学的学生知道的多一些,他们低声的解释道:“若只是医署属官,应该是绿色的官服,和白县令一样的,但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那是四品官,所以也可着深绯色。”

    “周大人的官比白县令的大呀!”

    “那不是吃软饭?”

    “小声些……”

    县学学生:……这话可不是他们说的,白善能力也不弱,他只是出仕晚几年而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的,比周满还要有前途呢。

    不过这个解释起来就太麻烦了,他们觉得当下的情景不容他们说那么多话,于是沉默的看向不断从街中心走过的人,并不理会发出疑问的普通百姓。

    边上的百姓便以为这些郎君是默认了这句话,一时眼珠子乱转,什么想法猜测的都有。

    学生们则是悄悄的自己说起话来,“刚才打马走过的那位着紫袍的男子是谁?”

    “不知道啊,看着甚是年轻,竟然已经是大员了吗?”

    “没听说过朝中哪位大臣这么年轻的呀。”

    方县丞是快马加鞭,就比他们提早了半个时辰回到县城。

    他一进城便直奔赵记,包下整个赵记后还将附近两家饭馆的厨子帮工都给叫了来一起动作,“京城里来的贵人,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半个时辰内做出十桌饭菜来,不需要多贵重,但必须有荤有素有汤,得美味,更得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