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一个工头赶着牛车,周五郎坐在车上扒拉着自己箩筐里的钱,在一堆菜篮子里捡了一个看着还算可以的,把里面的烂菜叶子放到其他篮子里,便数了二十吊钱放在篮子里。

    挺大的篮子,二十吊钱装得满满的。

    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好,大庭广众之下容易引起误会,于是在车上找了找,找出一个装米面的细袋子,略拍了拍,拍干净后把铜钱转移到里面去。

    三个工头默默地看着,忍不住问,“周五哥,你这一趟赚钱了吧?”

    周五郎道:“还不知道呢。”

    他叹息道:“你们吃喝的钱还没算出来呢。”

    哦,对,他们这六天还吃东西了。

    三个工头扫了一眼箩筐里成堆的钱,心里舒服了许多。

    就不知道他们这三百号人这六天里吃了多少东西。

    周五郎把钱送给石场,两方结算完,他便高兴的架着牛车回家去了。

    老周头和钱氏不在家,他们都看职田去了。

    今年满宝有三处职田要春耕,其中一处离得还有点儿远,因此本想参加完白二郎婚礼就回七里村的老周头和钱氏又留了下来。

    他们决定等春耕结束一定要回去了。

    他媳妇则是和四嫂她们在作坊里呢,因此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周五郎让门房帮忙将一箩筐的钱搬到他的屋里,然后他就去书房里翻出周立重他们常用的算盘,再拿了纸笔一点一点的算他赚的钱。

    这几天,他每日买了多少肉,买了多少菜,耗费去多少粮食,还有油盐这些东西,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呢。

    粮食是从家里拿的,但不能不算成本,他都按照市价算好了的。

    这六天来,他们一共吃去一万四千八百六十八文钱。

    周五郎挠了挠脸,“所以还剩下多少?”

    周五郎看着箩筐里的钱,干脆算出十四吊钱,想了想,干脆又多拿了一吊一起放下。

    放下后又觉得不好,立君说过,管账最忌讳的就是差不多就行了,因为一文钱也是钱,今日差不多,明日也差不多,日积月累下的差不多就变成差很多了。

    于是周五郎又将那一吊钱拿出来,然后开始数该从里面拿出多少钱来。

    一千减去八百六十八,那就是先取一百,一百再减六十八,那就是三十二……

    周五郎数出一百三十二文钱来串好,一起放在箩筐里,然后他就看着箩筐里的铜钱笑眯了眼。

    这就是他这六日赚回来的钱了。

    至于是多少,他目前还不知道。于是周六郎决定数一数。

    没有拆过的铜钱串放在一边,一吊就是一千,绳子松过的就是拆过的,他哪里还记得拆过多少个铜板出来?

    只能一个一个的数,不够一千的补进去,重新绑好放到一旁。

    周五郎数数还是可以的,为了不数错,他特意数出了十枚铜钱,数够一百就往旁边放一枚,放完十枚就是一千。

    于是这十枚铜钱从左边到了右边,再从右边到左边……

    太阳越来越向西……

    先是方氏她们回来,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便道:“糟了,大嫂也没回来,叫个人去饭馆,让四郎和五郎送些饭菜回来吃吧。”

    然后话音刚落,老周头领着一家大小回来了。

    方氏他们好奇,不由问道:“爹,你们怎么都回来了?”

    不是住在莆村那边的庄子里吗?

    老周头闷闷的道:“没水,我们在那儿看着也是干着急。”

    周大郎道:“这里就是没我们七里村好,虽然这里地平坦,我们七里村山多,可我们水也多呀,开春要是没水,开了河里的水浇灌也能行,这边不行,不下雨,连河道都是干的。”

    老周头觉得这样不行,“再不下雨,我干脆回家去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