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京的讯息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有扩大战争范围的种种迹象。对此,国民政府也加快了抗战准备的步伐。从事变爆发后,**政府军政部密集地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对日作战部署。

    考虑到中日战争一旦全面爆发,战区内大量无辜民众将受到战争的涉及与牵累,政府机关和民众的疏散也是国民政府当局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这样,疏散计划的制定就快速地提上日程。

    早在七月二十七日,国民政府统帅部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就落实蒋介石委员长关于首都“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的手令进行研究。会议决定“万不得已时,则迁移他处办公(如衡阳),凡须永久保存之重要文件,先行迁地保管。至各机关之实行迁移,则须候命实施。”

    平津地区被日军占领后,国民党高层一致认识到中日两国间的全面冲突已经迫近,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从军事和政治上考虑,国内民众是战争人力资源,疏散又事关社稷民生。因此,七月二十九日,国民政府统帅部又从军事角度出发,讨论有关沿江各重镇居民的疏散,其中重点研究讨论了首都南京的人口疏散计划。会议强调“南京市百万余人口,战时甚感不便”,提出“可先将妇孺迁移他处”,这样做“虽不免使人民稍有恐慌,但终久必归实现,故可着手办理”;对于机关职员眷属,“尤宜先秘密移动”,以免妨害公务。

    这项计划中算是国民政府准备疏散南京普通民众的一个倾向和初步打算。然而,在此之后军政部考虑到此事关系重大,担心引起民众恐慌,动摇抗战的信心与决心,认为“应由军委会召集各院部会开秘密会商讨”,等方案拟定妥善,并交蒋介石委员长核示后,再逐渐实施。

    在会议之后,这项疏散计划并没有真正完全实施,统帅部从稳定民心、防止恐慌、稳定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疏散计划并没有优先考虑市民,而只是优先疏散了机关职员眷属。8月初,军政部通知在宁公务人员将家眷送离南京,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要求通知的下达以口头通知为主,只传达不记录。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政府机关职员眷属的疏散行动,使一些市民察觉战争更加迫近,加上南京每到晴天就遭受日军军机轰炸,每天至少骤然响起三次以上的防空警报,让南京街头行人的步伐变得更加匆忙,愈发加剧了南京市民对战争的担忧,有条件的市民开始逃离南京。一时间,南京向外的交通变得混乱,车票、船票也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