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名气

    看着张治中满脸倦容地靠在椅子上,参谋张文心一阵心痛。

    三十三岁的张文心是这个司令部里最特殊的一个参谋,他是张治中上将的四弟,民国二十年“一二九”淞沪会战,时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副兼二营营长参与抗战。目前,他正在南京陆军大学学习,正值假期,被张治中借调过来当参谋。

    张治中是家中的长子,年轻时即在外闯荡生活,家中全凭妻子洪希厚操持。张文心七岁那年,母亲去世。这年正好是辛亥年,张治中还在扬州参加反清革命,不知家中音讯,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张罗母亲的后事,洪希厚只能一人独自操办公婆的后事。事后,又无奈地带着七岁的张文心回到娘家,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只能在娘家做一些女红补贴家用,正是在这种十分艰苦地条件下,把张文心一手拉扯带大。“长嫂如母”,对张文心来说,这句话是最真实的感受,两人情同母子,感情深厚。

    在来淞沪战场前,张治中回家告别,洪希厚专门交待:“开战时,让四弟留在你身边,好吗?”妻子知道这一行打仗是极其凶险,想让四弟跟着丈夫,兄弟贴心一些,也好相互有个照应。面对妻子的恳求,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张治中果决地答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如此。”这是张治中对妻子的诀别,也是一个军人对国家对民族作出的承诺。正是因为妻子的交待,加上张文心曾在日本学习军事有较长时间,又曾经以一名基层营级军事指挥员参加“一二九”淞沪会战,现在又是用人之际,就把张文心调到身边帮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