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心结

    晚上,杨安仍未醒来。昏睡中,感到身体一阵寒冷,再一次进入梦境: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和母亲行走在扬州的街头,又冷又饿。在爷爷和林小荷带领下,他们二人走进了林家的家门……。这年夏天,扬州连日大雨,很多地方都受到严重的水灾,雨后不久,扬州城来了很多衣衫褴褛难民。林老爷子和扬州的一些乡绅聚在一起商议捐款,搭起了凉棚,煮起了稀饭,向难民施粥。小荷还带着杨安到施粥现场,他们看到老爷子、福伯、杨安的妈妈在现场帮忙。杨安还看到婶婶陪着老太太到大明寺为难民、为扬州祈福回来,说到寺庙施粥的事情……。杨安不知怎么总感觉浑身发冷,好似总在一个阴冷的小屋子里,他觉得快乐的小荷就是阳光,和小荷在一起心中总有温暖的感觉……。

    第二天凌晨,杨安醒来,看到自己躲在一张床上,这是一间普通的房间。杨安感觉到口渴,肚子咕咕直响,感觉到饿得发慌,杨安想坐起来。这时,胡立德进来,按下杨安的身体,说道:“小子,醒了,正在热稀饭,待会喂给你喝。”

    “谢谢!”杨安有气无力地道谢。

    “还有点发烧。”胡立德摸了摸杨安的额头说道。

    “小子,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

    “安杨,平安的安,杨树的杨。”杨安略有迟疑和担心,竟然很快给将自己的名字颠倒后说了出来。

    “哦,安杨。家是哪里的?”

    “汉口……,不,是扬州的。”杨安有点慌乱地答道。

    胡立德发现了杨安有点戒备的意思,心想这小子一定有故事。

    “安杨,既然我把你捡了回来,也是有缘,就安心在这养病。”说完,胡立德离开了房间。这时,杨安舒了一口气,觉得轻松了不少。他想,一定是自己在中山路上晕倒了,被他捡了回来,这人应该是个好人。杨安再次想着坐起来,却发现自己光着身体,心想这个人没有嫌弃自己是个流浪汉,怕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想到这里,杨安心宽起来,同时也为先前的戒备与撒谎有一丝不安,犹豫着要不要对他实话实说。然而一想到自己惹了这么大的祸事,是一个逃犯,又下定决心暂时不说实情。

    昨天下雨,于满屯拉黄包车生意不错,晚上回来有点晚。一早,知道德哥捡回了一个小子,看着嫂子叶茗端着稀饭,就跟着一起走了进来。

    “振国。”于满屯惊呆了,失声喊出了一个名字。

    叶茗看着于满屯失态的样子,有点奇怪:“怎么啦?满屯。”

    “没,没什么。我去找一下老大。”

    “回来,回来,帮我喂他稀饭,我去给你们做点早饭。”

    喝下这一大碗稀饭,杨安才觉得好多了,没有衣服穿,杨安只好躺下,不觉之中,几息的时间竟然再次睡着。

    于满屯和大哥、嫂子坐在堂屋里吃着早饭。一坐上桌子,胡立德就说道:“满屯,吃完饭,你歇会就用车拉着屋里的那小子,对,叫安杨,到中山路那个诊所再去打一针,昨天打过一针。我要到码头先看看今天有没有活,你嫂子要去上课。他的衣服、鞋子都没有干,你个子和他差不多高,只是骨架大些,先找套衣服给他穿上。”说罢,胡立德也没有什么解释,于满屯有点期待他的解释,也有些诧异。快吃完的时候,于满屯还是忍不住说道:“老大,你不觉得他像你侄儿振国,先前把我都惊着了。”

    “多话。”胡立德不咸不淡地说道。

    叶茗这才知道早晨满屯为什么失态,也隐约知道丈夫捡回安杨的主要原因了。叶茗是汉口一中学的英语教员,知道像丈夫这样的男人会有一些故事,既然他不愿说,自然不会去问。

    上午八点多钟,于满屯拿来一套自己的衣服,把杨安喊醒。杨安穿着满屯宽松的衣服,站在院子里打量着这个小院。这个小院共有五间房,主屋是三个开间的瓦房,坐北朝南,在主屋的西面还有两间略低的瓦房,一间住的是满屯,一间是厨房,院墙只有一米七的样子,院门朝南开,小院有六七十平米的样子,院子里停着一辆干净的黄包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