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开拓

    秋末的京城白日里依旧很炎热。

    朱慈烺在一众大臣们簇拥下来到了新建的大明忠烈祠。

    这片忠烈祠在京师南郊,占地广袤。

    朱慈烺亲自批示,向西南方向不得发卖田亩,不得建立屋舍,留下了上千亩的地界,都是日后为忠烈祠保留扩充的地界。

    朱慈烺下令督办的事情,当然很快。

    现今忠烈祠最北端已经建好。

    朱慈烺的仪仗从京营大营出发前行只有五里,就踏上了忠烈祠的甬道。

    甬道宽阔,首先看到就是甬道两侧的翁仲像。

    高大威猛的明军军卒身穿红色大氅,黑色战甲,鸳鸯战袍,手持长枪,眼神锐利注视着对面。

    对面一个独辫的翁仲一脸惊恐的向后退却。

    下一个是一个火铳抵肩的明军,瞄着对面,甬道另一侧一个半身甲灯笼裤的西夷人双手奉上十字剑,表示投降。

    一个剽悍的战马前蹄跃起,一个明军挥舞着骑枪,战马的鬃毛飞扬,马尾笔直,一看就是风驰电掣的冲向敌人。

    挽着衣袖下明军军卒筋骨发达,充满了力量,一往无前。

    而对面一个蒙人轻骑正在仓皇逃离,甚至将他心爱的骑弓抛弃。

    每个翁仲像都高达一丈半,硕大无比。

    当初朱慈烺提出建立翁仲像的时候,众人提出异议。

    毕竟耗费太多的石头,靡费太巨,在他们看来,到底是军伍粗鄙之人准备的墓园,不必过于奢靡。

    朱慈烺力排众议,必须建立翁仲像,不如此不能展现明军的威武霸气。

    当然,他提出用水泥建造,日后崩裂开更换就是了,而且节省造价,不过是一些铁条和砂石而已。

    如果都是用巨石建造确实耗费太多,劳民伤民,而且耗费时间太长。

    朱慈烺一行人经过甬道,所以大臣都交口称赞,有了翁仲像到底气势不同,还是陛下有理。

    临近忠烈祠大门牌坊不远处,朱慈烺停下脚步,这里有大片的水泥建造雕刻的壁画,左侧明军列阵迎敌,他们有的甲胄上插着羽箭,有的倒卧在地人事不知,有的伤卒挣扎起身努力向前。

    他们都是面对着对面的敌人,挥舞着刀枪英勇无惧,哪怕是为此丢弃性命,其中无一人背向敌人逃离。

    而他们对面众多清军骑甲挥舞刀枪杀来,气势汹汹。

    这处就是还原抚平大战中清军骑甲大军冲击明军步阵的激烈战况,就在这种劣势情况下,京营抵挡住了清军的猛烈冲阵。

    “诸卿,面对如此铁骑冲阵,他们知道很多人不能幸免,但是他们还是毫无畏惧,为了朕为了大明百姓无畏生死的战斗,其中近半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冰冷的大地上,我们带回来的只有他们的军牌,和给他们家眷可怜的抚恤,如此英勇的子民,难道不值得用最高规制给予祭奠吗,”

    朱慈烺环视众人。

    建立忠烈祠的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说占地太广,有的说规制太高,耗费太巨等等。

    今天面对此情此景,众人可以想象那时候战况的惨烈,可能盏茶功夫就有千百人倒地。

    任谁也无法说出反对的话了,此时还强行反对,太没有政治智慧了。

    “占地太广,呵呵,我大明幅员辽阔,从北到南上万里,子民无算,这般富庶的帝国,必有敌人窥伺,日后必有大战,朕当然不想扩充,但那是必然的。”

    朱慈烺不会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太平盛世,哪怕到了后世所谓的二十一世纪,战火依旧在全球点燃,本质上还是遵从丛林法则,何况现在。

    大明日后必然经历无数血火,为此阵亡的军卒不知多少。

    “至于规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国祭不是帝王重臣才有资格,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同样有被祭祀祭奠的资格,国士之礼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