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施行

“诸君,你等日后大多会走上仕途,且谨记,大明想要长治久安,必须安抚百姓,取得平衡,为何,只因大明九成的丁口都在田亩上耕作,他们阖家康乐,则我大明平安无事,他们无立足之地,成为最容易被蛊惑的流民,则我大明立即风雨飘摇。”

朱慈烺笑着环视四周,

‘谨记我大明的国运就在一些士人看不起的泥腿子身上,因此对他们不仅不要轻视,还有注意倾听他们的不满和委屈,这才是民为贵的真谛,才是平衡的关键,这也是朕为何耗费大笔钱粮开拓南洋的关键,因为南洋可以吃掉我大明大量的流民,流民扫荡一空,没有太多可以压榨的民力,那些士绅不得不降低佃租,朕预估最终降低到大约三成左右,这样士绅有利可图,佃户也能全家吃饱穿暖,我大明才较为和谐安康。’

朱慈烺这时候已经不必隐瞒他急吼吼的开拓南洋的原因。

很有些臣子对此颇有怨言。

他们以为既然你提出不收回辽东那就该把大量银钱用在辽东军费上,偏偏耗费在开拓南洋上。

这也罢了,为何急匆匆的运送过百万的流民等去南洋开拓。

可以拖后处置。

其实朱慈烺还是为了攘外必须按内。

对辽东的决战,他要一个安定的后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国内。

以往他欺瞒这些臣子,是为了减少开拓的阻力。

如果这些臣子知道开拓南洋为了降低佃租,减少矛盾。

这些士人出身的臣子怕是很多会大力反对。

开拓阻力会大增,这些士人联合一起足以掣肘一个帝王。

而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了。

因为吕宋开拓已经完成,就剩下新大陆等地,开拓如同一个满载行驶的巨轮,想要停下来太不易了。

下面的学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开拓的因由在此。

其实他们内部也分为开拓派和征讨辽东派,双方争辩该先征伐辽东还是先开拓南洋。

双方较劲的很。

现在陛下点明了这一切。

“诸君且记住,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要是国内百姓的安居乐业,富足而知礼,只有百姓识字,才能通晓道理,他们才能知道朝廷治政之理,才知晓当地官吏是否秉承朝廷执政之意,因此当地官吏士绅才收敛一些恶行,不敢过于跋扈贪婪,朕以为以往的愚民之策是不可取的,因为它纵容了当地官吏士绅的独霸一方,鱼肉乡里,却没有掣肘和制衡,平日风调雨顺也罢了,一旦有灾祸横行,他们继续苛待百姓,有心人振臂一呼,诓骗百姓揭竿而起,就是席卷全国的大祸,”

下面的学子低声鼓噪不断。

显然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中国愚民之策千百年矣,相当的顽固。

“显然你等都有争论,那朕就举个例子吧,那个闯贼李独眼,你等都是晓得的,此人最初也就是勇猛善战些,但是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也很骁勇,因此李自成最初也不算如何突出,好运接了所谓闯王的名号后,他的实力和张献忠、罗汝才也差不多,但是为何只是一年间就声势大振,因为他的手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喊出一个口号,什么口号。”

朱慈烺看向下面。

“均田免粮。”

“闯王,不,闯贼来了不纳粮。”

...

学子们纷纷喊道。

朱慈烺笑着摆手,

“很好,证明你等非是死读书的那些士子,在他们眼里只有那些经典,不关心窗外的,”

朱慈烺讽刺了一下旧制的科举。

几个阁臣面面相觑,这位爷从骨子里对以往科举的厌恶。

“那么朕问你等,这个口号能实现吗。”

朱慈烺考校一下他的嫡系们。

没错,介于对大明过去科举选士的厌恶,朱慈烺将庶务学院的学子视为真正的嫡系。

而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大多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当然人心不足是常事,总有些人落水掉队,那也是没法的事儿。

“不可能,没有可能完全均田免粮。”

“均田可能,免粮不可能。”

....

下面学子纷纷道。

大约两派。

均田还是用人认为可能实现的。但是免粮所有人都不认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