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是济世宝典

    朱慈烺发出了恫吓,改制必须推行,如果谁敢像司马光、富弼、苏辙等人结党反抗,一味在下面拖宕破坏改制,结局都不会好。

    因为他可不是既要名声还要实利的赵顼,结果死后安上一个神宗的庙号,什么都没得到,真是可悲。

    “来人,送林大人回府吧。”

    李德荣尖着嗓子道,显示他很待见林欲楫。

    林欲楫沉着脸在两名锦衣卫力士押解下出了乾清宫大殿。

    大殿内一片沉寂。

    众臣这才明白殿下破釜沉舟之意,任何人阻挡改制都要被废黜。

    “内阁拟个章程,推行科举改制吧,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几位阁老辛苦些,拿出一个适合的章程来,要考虑周详,尤其要照顾那些家境贫困的生员,哪怕财赋上付出一些也在所不惜。”

    朱慈烺道。

    除了出使朝鲜的陈新甲,孙传庭、吴甡、谢升都是拱手领命。

    魏藻德心中雀跃,有些抑制不住。

    林欲楫被罢免了,他作为吏部左侍郎机会来了,能否一步踏入部堂的要职就在眼前。

    只是他也知道他是陛下一再擢拔的人,不是殿下嫡系,如何破局呢。

    他偷眼瞄了一下,孙传庭不成,这人太冷脸,他瞄向了方孔炤,可能破局就在此人身上。

    “诸卿,朝廷就要发起对马之战,还有科举改制等,政务繁忙,还望诸卿辛苦办差,万不可懈怠,军务、科举都是干系大明国运,如有人怠政,休怪本宫无情。”

    朱慈烺敲打一下,提出反对,还可以如同林欲楫一样致仕返家,但是如果暗戳戳的破坏,那就下昭狱吧。

    众人急忙领命。

    ...

    陈新甲出使朝鲜,是横渡北海,直接在仁川登陆。

    朝鲜左领政尹璠,右领政李圣求亲自到仁川港迎接,可说给足了陈新甲的面子。

    ‘两位不用多礼,’

    陈新甲还礼,表面上确是极为矜持。

    如今大明不是几年前大明,那时候建奴是朝鲜的主子,朝鲜甚至向沈阳派出质子。

    而现在大明才是朝鲜的主子爷,而建奴为了不腹背受敌,甚至主动归还了李倧质子。

    因此,朝鲜王李倧对大明再次尊崇无比,此番派出了左右领政迎候,表示敬意。

    陈新甲在一队锦衣卫保护下抵达汉城西门,领议政金尚贤已经在此迎候,虽然他是朝鲜领议政,相当于大明首辅,但是不觉得迎候大明阁臣有什么屈辱,而是荣幸,毕竟大明是上国,而朝鲜是下国,是藩属。

    两人见面言谈甚欢,金尚贤很是逢迎。

    他这个铁杆反清派能登上领议政,必须是大明的功劳,如果不是大明一再击败建奴,他只能投闲放置,甚至奴酋一句话,李倧就得乖乖献上人头。

    三人陪同陈新甲入宫,陈新甲是风光无限志得意满。

    但是,李倧在王宫见了陈新甲,听到了陈新甲提出的要求,李倧就傻眼了。

    提供济州岛作为明军周转地,作为明军舰队的停驻所,同时派出水步军加入讨伐对马岛的行列。

    李倧向金尚贤递个眼色。

    “陈阁老,不知道您是否知晓如果攻取对马,就会引得倭寇倾巢来犯,可能有数万之众,这可是一场不次于倭乱时期的大战。”

    金尚贤点出严重性。

    作为和倭国最近的邻邦,朝鲜君臣当然对倭人心性是最了解的。

    倭人对土地的执拗敢说天下第一。

    谁敢和他争夺国土必须死磕。

    一旦开战,就可能重现当年壬辰倭乱的大乱。

    那些年朝鲜王北遁,就连汉城王宫都被倭人焚毁大半,国土沦丧泰半,亡国灭种的危机。

    当然最后是大明出兵搞定了倭人,那也是耗时数年,战事激烈,明军损失也很大,更是消耗钱粮无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