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

    他心里清楚,九成可能这次李自成要重蹈张献忠的覆辙。

    “将军,吴彪一向忠心,所言不无道理,您看。”

    嫡系手下赵禹忙道。

    李定国沉吟不语。

    赵禹忙给了吴彪一个眼色。

    吴彪急忙从怀中抽出一个信札递上,

    “将军,这是孙相给您的亲笔信。”

    李定国略略迟疑还是接了过来。

    他拆开看了几眼就信了是孙传庭的亲笔,无他,言辞大气,眼略开阔,非常人可比。

    “吴彪,我军降了官军,就怕事后痛下杀手,这等龌龊事朝廷可没少干。”

    赵禹替李定国说出了心里话。

    ‘陈大人言及,昔日闯塌天、张献忠等人都是巨寇,但是朝廷一一招安,闯塌天刘国能更是为国战死,而张献忠是自己反叛,朝廷从不曾亏待招安的义军,只是张献忠、李自成等人野心太大,一再反叛,理亏者绝非朝廷。’

    吴彪这话倒是让李定国和赵禹无法反驳。

    别说刘国能等人投靠后真是独领一军,被赋予重任,没收到排挤。

    袁时中率军招安,如今是蓟镇总兵,麾下大军过万。

    就是张献忠在谷城时候也是如同土皇帝,甚至政务都是张家军自己处置。

    李定国经历过那个时候,不得不说当时朝廷颇为优容。

    张献忠自己野心勃勃,趁着建奴入寇再次反叛,和朝廷没什么干系。

    李定国起身踱步,他心里很乱。

    如果现在张献忠还在,各个老兄弟也在此,他不介意同生共死,问题是李自成一向提防他,他和部下就是李自成的炮灰。

    为这样的人赴死,太尼玛不值了。

    “陈大人言称,如果将军愿意留在国内,可以戍边,等同袁时中总兵官,如果将军不愿,可以南下出海,随同舰队讨伐南洋,可以和罗汝才将军协同作战,由将军自行决断。”

    吴彪继续讲道。

    “这是什么说辞,为何是南洋。”

    李定国终于发声。

    袁时中那是最好的例子,统领部下十多万招安,结果朝廷并未嫌弃,而是给予了蓟镇总兵官的要职,那里是抵抗建奴的第一线。

    李定国也曾羡慕过。

    吴彪提及袁时中,李定国就信了。

    这个例子太真实了。

    “陈大人,言称,吕宋的西夷人三年前杀戮我下南洋明人数万,当今已经下令讨伐,已经招安的罗将军将会统兵出海,将来攻取吕宋,允许其带领旧部在当地屯田,将军如有意,也可效仿罗将军。”

    吴彪看着有门忙道。

    李定国心中一动,他还是怕招安后被针对,因为以往的优容是因为还有大股义军在。

    而这次,李自成倾覆,再无大股义军肆虐。

    朝廷没了后顾之忧,谁知道有什么手段。

    这个南洋倒是一个去处,最起码不用在大明官场上受气,

    “你且好生讲讲。”

    李定国终于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