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出

    “小琉球兵略,这个文章好,从小琉球位置,产出,点出小琉球的紧要,西夷人正在这里向倭国通商,大发利市,同时在小琉球牧民收税,压榨我大明百姓,我大明决不能容忍。”

    刘之虞欣赏的是海防篇。

    朱慈烺也是很满意,为开海潜移默化的做舆论准备,相信经过一年半载的接连文章,一定改变地方上对待海疆保守的态度,海疆也是国土的概念会逐渐占据上风。

    ‘下一期周报就是庆贺大军收复小琉球了。’

    陈新甲笑道。

    他很得意,无论骑步军还是水师的胜利,他都会有扬名在外,他可是朝廷的兵部尚书。

    “海外篇也很好,通晓我大明西夷人、南洋、新大陆的位置,让百姓开开眼,须知外界之大,超乎想象。”

    刘之虞点了点外邦舆图。

    朱慈烺对于这个舆图感觉一般,不甚准确,他修改了两回,问题是有些地方还有纰漏。

    但是美洲大陆他补全了,唯一遗憾是后世的澳洲大陆他没法标注出来。

    否则现在西夷人也没有准确发现,同时他未曾出海,怎么得知的。

    好在这些宣扬就是首期,日后慢慢补足。

    所有这些都是在宣扬开海的必要。

    日后报纸上还有专门关于海商的讲述。

    都是在开智。

    目的是让封闭的大明跟上剧烈变化的世界形势,大明已经落伍了,后世无数例证,封闭就是落后,就是自残。

    “现在唯一的难题是南方的抄报处速太慢。”

    刘之虞遗憾道。

    在座诸人他最理解殿下的心思。

    也因此他遗憾就是北京畿和江南两广的距离太远。

    这里的周报到了南京抄报翻版,再行发行南方,一个月两个月的事了。

    “殿下,何不下令三百里加急送去南京,”

    李若链道。

    “此言不错,”

    朱慈烺恍然,大明的快递他给忘了。

    大明有三百里,五百里加急的,也就是驿站系统,当然因为缺饷维护,有些残破,据说李独眼就是驿站裁撤后反了的。

    当然一般急报都是军政要务,紧急军情用的。

    “殿下,周报入加急是否过于兴师动众。”

    吴甡怀疑。

    “不,周报绝对值得,就如李同知的建言,从下一期开始,用急报送去南京。”

    朱慈烺坚持。

    此时周延儒、吴甡、陈新甲才明白周报在殿下那里的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