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机会

    但是真正见识大明庞大无匹的,此时立于廷上的只要洪承畴。

    他这两年研判那个明太子的改制,不禁甚为佩服,有魄力关键是有手腕,步步为营,绝不冒进,波澜不惊的情况下就让大明税赋大增。

    如果给他几年时间精心运筹,大明国力滋长将会无可阻挡。

    “洪学士,大明旷阔,我军抢掠了北部,还有富庶的南部,如果明军毁坏了辽中,我大清哪里还有另一个辽中。”

    范文程道。

    他趋向保守,如果真有数万京营明军杀入辽中,不用破城沈阳,就在沈阳辽阳一线的乡镇杀戮一番,足以动摇大清根基。

    大清可没有大明的江南、两淮、两广、闽南,那才是大明的钱袋子。

    黄太吉身边的两个最重要的智囊也分裂了。

    “正是,洪学士,某晓得你和明国皇帝有深仇大恨,但不可让仇恨迷了心智,此番定策干系大清国运。”

    刚林道。

    他刺了洪承畴一下,别想着借刀shā • rén ,欺瞒陛下其心可诛。

    洪承畴脸色苍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黄太吉皱眉,他忽然感到满人上层对京营明军有了惧意。

    以往即使明军登陆又如何,伐明必须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竟然争吵不休。

    黄太吉点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多尔衮。

    “陛下,我军必须伐明,此番不为抢掠钱粮丁口,只有一样,我军所到之处抢光烧光,让其北方处处烽火,迫使其南方的主力北上,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失去,大明内乱平息,我朝压力甚大。”

    多尔衮道。

    他是坚决主战。

    不过,他不愿主动说,只因为他和黄太吉关系太微妙。

    黄太吉欣慰的看了他一眼,多尔衮是有眼光的,极有才具。

    看出了关键,这次伐明不在抢掠,宁可牺牲些士卒也要痛击明国,谋取的是日后兵略上的优势。

    相比下其他人的眼光都差了些,或者说私心太重。

    只是可惜,此人却是最大的祸患。

    黄太吉提笔写下,身边宦官转述。

    多尔衮为主帅,阿巴泰为副帅,洪承畴从军。

    满八旗两万,蒙八旗一万,汉八旗一万汇集蒙人轻骑伐明。

    破关后,汉八旗折返,只有骑军入关。

    这个谕令让众人面面相觑。

    摆明这次伐明不为抢掠了。

    就是利用骑军的速度烧杀,既然强调速度,甭指望什么抢掠多少粮车,多少丁口牲畜,那些只能拖累大军行军速度,银钱都不可能,最多带回来些金子。

    这越发让很多权贵不愿伐明。

    但是,黄太吉乾纲独断,其他人谁敢反对,别看这位半瘫,个头还是最大的那个。

    廷议结束后,多尔衮、洪承畴被留下,黄太吉叮嘱一番。

    三日后,多尔衮统帅四万大军向西北开进,将会从广宁向西进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