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古今第一史

 清河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课。

 在花了整整两个学期讲完了神话史研究,古史研究,以及正史研究之后。

 总算讲到了很多人期待已久。

 不太正经且内容刺激的野史研究。

 课堂上,主讲老师都能明显看出下面那群学生,一个个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许多,个别还窃窃私语,暧昧笑着。

 是真把野史当宫廷丰色史看待了。

 “咳咳,都给我静一静。

 看你们的样子,应该都提前预习过接下来的野史研究课了,要是你们所有课都能像学野史研究这么上心就好了。

 算了,不多说废话了,开课。”

 随口吐槽了两句,主讲老师便打开了全息投影器,与此同时整个教室的模样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个图书馆的样子,主讲老师的身后,则满是书柜。

 看起来还是相当有氛围感:

 “野史,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正史的非官方正统国史类史书,狭义来讲的话,除了二十四史之外的其他史书。

 基本都可以称之为野史。

 但是我希望你们要记住,正史国史并不代表绝对正确,野史杂史也不代表绝对错误,现有的考古线索已经充分证明,很多正史国史是被修改过的,内容有错误,只能说整体的大趋势没有错。

 反倒很多野史杂史当中部分内容。

 正确到足以弥补正史的缺陷。

 当然了,大家要注意,我说的是部分正确和部分错误,野史当中是有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内容,但大部分野史其实还是糟粕,甚至都不能算是史书。

 纯粹是一本臆造的小说。

 所以我们在针对野史研究时,必须研究一下野史的撰稿人本身有没有可能接触到那些事,有没有可能了解到那些事,同时还得看野史记载的内容,有没有一些正史的辅证,或者考古的辅证。

 比如说某个穷乡僻壤的秀才写的野史,里面包含了很多宫廷内幕,你们觉得能信吗?是不是,这显然不可信啊!

 但如果是太后写的呢?”

 说到这,主讲老师笑了笑,抬手一挥,身后的书柜中便飞出了一本十分厚的书籍,书名叫做《太宗太后杂记》:

 “大家一听应该就都知道,我说的是哪位太后,说的又是哪一本野史了!

 没错……

 就是这本《太宗太后杂记》。

 这本野史,不论是作者的身份,还是里面记载的内容都相当的有特色,相当的独树一帜,就目前来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毕竟如今皇帝都没了,往后到哪还有太后,所以说后无来者是没问题的。

 先说一说身份,她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太后,是历史上年纪最大成为太后的太后,是历史上丈夫死后,耗时最久成为太后的太后,还是功勋最大的太后。

 更是唯一因功勋成为太后的太后。

 没错,别的太后都是靠儿子,靠原来是皇后才能成为太后,她纯粹是靠自己的功劳,在她丈夫死后,花了近八十年的时间,才慢慢的逐渐晋升为太后。

 不得不说,也是蛮励志的。

 好了,这个与我们今天的课题没有关系,所以便不多说了,咱们接下来就以这本十分特殊的野史做为研究样本。

 详细的讲一讲野史研究。

 首先一点,野史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考证一下作者,《太宗太后杂记》这本出自于建武帝陵寝,是广大浩德神农皇后棺椁里面的陪葬物,再加上书籍里面的内容,作者这点可以说是母庸置疑。

 就是当时的太宗太后。

 死后被追封为,建武遗圣广大浩德神农显昭无量功德神皇后的那位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