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计与策略

    第三派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高级军官,他们通过私人关系和外国政府有联系,或者干脆就是外国政府的代理人,于是被统称为亲欧派。这一派内部又分为亲俄派和亲西方派,但是他们总体来说都希望既摆脱土耳其人的残暴统治,又避免“暴民统治”,所以对第一派也非常敌视。

    在dú • lì 战争开始阶段,起义军屡屡获胜,1822年1月,希腊在厄皮道尔召开首届国民议会,宣布希腊dú • lì ,成立国民政府。

    然而,就在政府成立的同时,希腊内部也发生了剧烈动荡。

    上述的豪族势力和亲欧派势力畏惧起义军的势力扩张,于是联合起来开始排斥起义军。

    在1824年4月,希腊召开第二届国民议会,起义军首领、战争英雄科罗克特洛尼斯被解除总司令职务。

    而科罗克特洛尼斯的支持者们不服,拒绝承认政府,于是希腊一度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经过两次激烈的武装冲突,科罗克特洛尼斯和他的支持者们遭遇了失败,他本人被捕,被关到了监狱里面,甚至还有人提议要枪毙他以绝后患,只是政府高层害怕激起民变才没有动手。

    dú • lì 战争还未成功,希腊的精英们就已经忙于内讧,开始自相残杀。颇有点北伐还未完成,国民党保守派就和旧势力联合起来绞杀革命势力的意思——只不过希腊平民组成的起义军,其力量和觉悟比一个世纪之后的革命党差了太远,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走向失败,dú • lì 战争的领导权也被篡夺。

    1827年4月,希腊各地代表在特莱辛召开第三届国民议会,起义军势力已经被清洗,剩下的各派势力达成妥协,选举卡波狄斯特里亚为总统。

    这位总统早年曾在意大利学医,1799年在科孚岛俄军医院任主治医生。1800年在伊奥尼亚任立法会议秘书,1809到1827年他任职于俄国外交部,其间在俄国驻维也纳使馆、俄军多瑙河方面军外事办公室、俄国驻瑞士使馆和外交部任职。

    1821年希腊民族dú • lì 战争爆发后,他成为了起义阵营中亲俄派的首领,根据沙皇的命令,给予起义者财政援助。

    因为英国和奥地利害怕俄国影响增大,于是一起出面干预,卡波狄斯特里亚被迫告退。而他经过了几年蛰伏运作之后,再被推举为希腊共和国总统。

    一个为俄罗斯沙皇效力了接近20年的人现在成为了希腊名义上的元首,他也会继续毫不犹豫地寻求沙皇的支持,为俄罗斯的利益服务。

    也就是说,在保守派的欢迎和主动配合下,希腊dú • lì 事业已经成为了外国列强主导的棋子,原本流血牺牲最多的平民和农民,被排斥到了领导层之外。

    正是在希腊军队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军政首脑忙于权力之争时,奥斯曼帝国重整旗鼓,然后和埃及的统治者阿里帕夏联合起来进军希腊。把原本局面大好的希腊dú • lì 事业,打成了如今岌岌可危的样子,希腊大部分国土已经重新沦陷,只能龟缩在一隅苟延残喘。

    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希腊各派势力还是没有停止内斗,还在进行剧烈的内部纷争。

    兴盛的国家各个不同,衰亡的民族却都如此相似。

    在各位军官的注视下,艾格隆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分析,都原原本本地讲解给了他们。

    他知道,如果想要指挥好这些人,首先就需要统一思想,鼓动他们认同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综上所述,土耳其人和埃及人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奥斯曼帝国早已经腐朽不堪,之前他们被一群农民和散兵游勇几次打得溃不成军!虽然我们人少,但只要我们有胆量有决心,我们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艾格隆自信满满地总结,“而且我们也会不断壮大,我会投入我所有的金钱和精力,让我们在希腊变成一支大军,也让世人看到我拯救了这个濒临毁灭的国家和民族!而且这一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哪怕最讨厌我们的人也无法挑出错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