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誓约

    1824年4月19日,拜伦病逝在希腊,但他临死之前并没有为自己而哀叹,而是在为希腊并未解放而惋惜。他说:“不幸的人们!不幸的希腊!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时间、我的财产、我的健康;现在,又加上了我的生命。此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这并不是诗人的浮夸,他确实是做了他所说的一切。

    因此他也得到了整个希腊的敬重,在他死后,希腊dú • lì 政府宣布为拜伦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三天,在举行殡仪时,dú • lì 军的士兵们列队肃立于街头,对牧师跟着灵柩高唱赞歌,灵柩上放着宝剑和盔甲,还有一顶桂冠,以此来表达对拜伦的崇敬。

    6月29日,他的灵柩被运回到了英国。

    而拜伦的事业也随之戛然而止,西方各个大国出于各自的利益盘算,暂时没有同意帮助希腊dú • lì 的事业,诗人轰动性的死亡虽然一时间成为了欧洲社交界当中的大新闻,但最终一切还是归于沉寂。

    但是,特蕾莎还记得这位伟大诗人的其人其事,所以一听到艾格隆说到自己的计划时,她立刻就想到了那位诗人。

    她也立刻就被这个想法所鼓舞。

    “殿下……太好了!您确实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基督教世界一定会为您欢呼的!至少奥地利人会为您欢呼,因为我们跟土耳其人世代为仇。”特蕾莎立刻就兴奋地附和了艾格隆的想法,“您将会完成拜伦未竟的事业,让他在天堂当中安息……不,我应该说,拜伦应该会满怀钦佩地看着您创下这份伟大的功绩!您对我来说比拜伦还要厉害也可敬得多……”

    看到特蕾莎如此激烈的反馈,艾格隆忍不住心里哑然失笑。

    他之所以这么打算,只是基于利益的权衡而已,哪里想过什么拜伦,内心里都是最现实的计算,却没想到特蕾莎却为此举涂上了如此光辉的脂粉。

    不过,这倒也是一个可以宣传的噱头。

    一个集哲人诗人和军人于一身的皇帝,必将受到世人的追捧和瞩目吧?

    但归根结底,他知道自己只是个狂人罢了。

    “你说得没错,我会在拜伦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赢得他没有得到过的荣誉,愿他安息。”于是,他随口回答。

    “只有你配得上这么做。”欣喜之下,特蕾莎又投入到了艾格隆的怀中,让自己的脸贴到了少年人的胸口,聆听者那不屈的心跳声。

    接着,她总算从兴奋当中缓过劲来了。

    “您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呢?这肯定需要一大笔钱吧?”

    “我从旧日的支持者那里找到了足够的赞助,至少支撑目前的计划还没什么问题。”艾格隆回答。

    “就算如此,资金压力还是很重吧?”特蕾莎微微蹙眉,“我不能袖手旁观。等我回奥地利,我就让父亲把原本答应给我的嫁妆都变换成现金,然后就交给你去完成这些事业吧。”

    呃……艾格隆震惊了。

    在这个年代,上流社会当中,贵族女子在婚后的生活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嫁妆的多寡,这些嫁妆即使在婚后也可以由她支配,作为她未来安身立命、安度晚年的必要支撑。

    可是特蕾莎却一句话就轻飘飘地打算让出来,慷慨得让人震惊。

    “我现在并没有那么缺钱,特蕾莎,你不必再为难你父亲了。”他连忙拒绝。

    “不,殿下,这有什么为难的?这本来就是父亲答应给我的,我有权决定怎么花用。既然你以后应该不会继续生活在奥地利了,所以那些土地和其他财产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变成现金来支援你更好。”特蕾莎微微笑了起来,“如果你舍不得看我受损,那就当成我对你的投资吧,我相信你以后一定可以还给我的。”

    ……艾格隆又失语了。

    “特蕾莎,你让我自惭形秽。”片刻之后,他由衷感叹,“我居然差点扔下了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