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里套路深

    古人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之美,现在已是二月底,马上就是三月初,立春之时。那自己岂不是来得正是时候。

    高大的城楼,城门两丈有余,城墙下身着简朴的老农摆着各种蔬菜瓜果叫卖。徐秋收看着城门口上'扬州'两个大字愣愣的思考着,这种大城市,国之重镇,出入会不会检查身份证之类的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他倒是有,这唐朝身份证长啥样他都不知道,万一拿不出证明身份的东西,误以为是敌国细作,抓进牢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他犹豫着要不要进城,摸了一下衣袖,银子已经所剩不多了,如果不进城找个活计,没了银子也就没了活路,城里机会多,总比这城外荒凉之地好找工作,进城之事势在必行,但是也不能冒冒失失的往里闯。

    城墙上,手持长矛的士兵来回走动巡视着,城门下不时有行人马车通过,他观察了一阵,城门口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士兵,这么久了,一动不动的立在那里,像两尊石像。往来的车马行人从身旁经过,也未见伸手阻拦,上前检查盘问,难道是自己想多了,还是谨慎些好。

    远处一马车行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跟随这马车进城比较妥当。

    他跟在马车后面,缓缓的向城门口走去。

    经过城门口时,他打量了一眼身穿戎装的士兵,虎背熊腰,身上散发着血腥味,眼里透露出浓浓的杀气,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士兵。

    车马行至城门口中间时,突然后方传来一声:“等一下”。

    徐秋收心咯噔一下,完了完了,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怕是要栽了,听见后面靠近的脚步声,他心扑通扑通乱跳,都快跳出嗓子眼。

    “前方可是金陵诗诗姑娘车驾?”

    赶车马夫从车上跳了下来,一抱拳回答道:“正是,不知官人有何请教?”

    士兵道:“我奉守城大人之令,如若见到诗诗姑娘车驾,烦请移驾城东别苑,过几日便是开春诗会,姑娘好生休息。”

    马车里传来柔美的声音:“有劳城守大人了”。

    “那在下告退”,士兵转身看到车旁衣着华丽的徐秋收,对着马车开口道:“诗诗姑娘随从就是不一样,一身上好的绸缎”。

    随从?自己出门并未带随从啊,金陵城距此扬州城也不过数日路程,沿途都是官道,有士兵把守,并无匪徒出没,因此也就带了一赶车马夫。马夫粗衣麻裤的,又怎么会是绫罗绸缎呢,车里的诗诗姑娘疑惑的掀开马车窗帘,探了半个脑袋向后方望去“好一个俊俏少年郎”。她放下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帘,坐回了身子。

    赶车马夫看了一眼马车旁的年轻男子,确实衣着华丽,相貌堂堂,但是自己并不认识啊。他对士兵道:“官人,这不是”。

    “赶路吧”马车里再次传来女声。

    赶车马夫,话说一半被打断,主人家发话了,他也只能照办,跳上马车,一扬马鞭。

    “驾”

    马车消失在街道中。

    徐秋收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吓死我了,再这样来几次自己恐怕就要英年早逝了。早知如此,还不如自己大大方方的进城。千算万选,跟着这行马车进城,本想遮掩一番,结果弄巧成拙,差点阴沟里翻船。

    刚刚那马车里的女子是谁,长得好生漂亮,虽然只是露出半张脸来,柳眉杏眼的,让人魂牵梦绕。

    大城市就是不一样,徐秋收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左看看右瞧瞧,走了一上午了,肚子也有点饿,填饱肚子才是正途。衣袖里还有几两碎银,可以找家酒店饱餐一顿。

    行至一拐角处,看到地上跪着一五岁小童,低着头,看不见脸。身前展开着一块白布,白底黑字,字迹规规正正,写到:“自幼父母双亡,前来贵地探亲,不料亲友早已故去,无家可归,无亲可探,盘缠用尽,身无衣,腹无食,爷爷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一命呜栽,还望施舍钱财,以入土为安”,写得文绉绉的。他看了一眼旁边地上躺着一人,身上盖着草席,想必应该就是他死去的爷爷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