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瞻前顾后

    哭泣。裘悯站在他身后,一动不动的陪着哭,母子俩各有不同的感受。对裘悯来说,她的眼泪都是悔不当初。倒不是完全抱怨李

    再模,大多是看到裘民丰的现状,而悔恨自己当初的选择,害了孩子。

    三生三世修成家,七生七世修条街。生活在城市里,丰衣足食。农村种田人,永远是八辈子翻不了身。婆婆萧晓莹种田一辈子

    ,尚若不是自己和李再模每个月寄钱回来救济,光靠婆婆种田,估计连种田成本都拿不出。就不必谈种田能赚钱了,能把自己吃

    的粮食,全年供应上,便是最大幸运。裘悯悔不当初自己和李再模结婚,没有把婆婆带去海东市。

    尚若婆婆和自己住在一起,不顾及这三亩二分地,或许,李再模和自己的婚姻,在婆婆的干预下,不会走到现在这种地步。在

    自质自己的同时,裘悯豁然开朗:自己曾经和李再模提出要求婆婆来海东市,还不是被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句话给拒绝了:“我说

    裘悯你是不是当老子开银行了啊?养着一个女婿就得了呗,难道,你还想让我养着你婆婆一家人啦!”

    裘悯,正是被爸爸裘德贵一句话怼得无地自容。他知道,自己当初和李再模结婚,所以费用都是爸爸妈妈一手包办。自己和李

    再模住的房屋,都是爸爸妈妈花的钱给自己置办。他们俩除了那个月工资上交,其余什么也没有。结婚以后的买菜做饭,一切生

    活日用品置办,也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所以,裘悯对爸爸妈妈充满感恩。

    自然而然,强度高和许栋铭说的每一件事,裘悯和裘财百依百顺。刘先慈不用说了,她是裘家媳妇,顺理成章成为裘家一成员

    。李再模也算是裘家一成员,只是和刘先慈一样,没什么发言权。说话不做主是其一,因为裘德贵一人独大。那种使用农民工的

    习惯,时不时在家庭生活成员中暴露出来。这是裘德贵多年以来养成的工作习惯,想改也改不掉。

    李再模正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五六年,算是忍气吞声也不夸张。因为裘悯虽然爱着自己,可怎么说裘悯也不出爸爸妈妈

    范围。尽管明知道她爸爸妈妈做得不对,裘悯也只能选择服从。这样一来,李再模的生存空间不用说,也是越来越狭窄。把个原

    本不爱讲话的李再模,压抑得几乎每一天都是三点一线上班,下班,睡觉!

    正好,碰到陈莉主动向他示爱,沉睡中的李再模即刻被陈莉的热爱唤醒。我李再模凭什么只在他裘德贵家一棵树上吊死?脑海

    里,不停出现这样的问号。李再模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裘德贵家,继续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所以,欲说陈莉和李再模的结合,

    不能说是陈莉主动示爱的结果。而是裘德贵他们家对李再模的苛刻要求,令李再模无法适应所引起。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裘德贵的家规家风,逼得李再模不得不选择陈莉。因此,我们说,之所以有陈莉和李再模的今天,裘

    德贵和许栋铭,包括裘悯等家庭成员,读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初自己的一气之下的冲动,换回来儿子裘民丰为他们买单。你

    说,裘悯看着自己的孩子近况,心里怎么能不难过。

    带走裘民丰,裘悯是势在必得。她注意已定,甭管裘德贵和许栋铭在怎么阻拦,裘悯也绝不动摇。可孩子裘民丰现在倒给她增

    添一道坎,非得和他奶奶在一起。这种情况无法是两种选择:其一,留下裘民丰,继续和婆婆生活在刘家庄。无论自己又多牵肠

    挂肚,包括儿子裘民丰的将来,将会因此在农村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断送;其二,带着儿子和婆婆一起回海东市,想单独带走裘民丰,很显然,这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