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出兵南下(九)

    许攸虽然有才,但德行枉为名士,算是袁绍麾下八大谋主里最次的一个。

    沮授、田丰、许攸、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荀谌八大谋主,有些是能力不行,有些则一开始就是卧底,但不管是哪一个,论品行都在许攸之上。

    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公元189 年,为韩馥别驾,拜骑都尉,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

    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

    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但即便是如此,沮授在官渡之战中仍然尽心尽责,提出缓进战术,仍不被采纳。

    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再次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这种情况下仍然拒绝投降曹操。

    曹操对许攸厚待,直到沮授欲回河北,事败后才将沮授杀死,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虽然这话中有一定的恭维和夸张之意,但沮授的品行和能力,确实值得称赞。

    只可惜袁本初笔墨太少,也导致他麾下的文臣武将功绩不显,张郃后来能位列“五子良将”,其他“河北四庭一柱一正梁”的水平,不在张郃之下,有些甚至犹有过之,但记载却只是三言两语。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

    公元189 年,为韩馥别驾,拜骑都尉。

    公元191年,在韩馥打算出让冀州时,沮授与长史耿武、别驾闵纯劝谏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

    纵观刘备一生,经历的战役胜多败少,尤其是火烧博望坡和汉中之战,完全是刘备亲自指挥。

    然而在演义中,这些功劳基本都被其他人分走,演义中军事水平被大幅度削弱。

    公孙越之所以举荐刘备担任平原相,一来是因为他确实有能力,可以分担来自兖州方面曹操的压力。

    二来既然刘备无心相助,留在身边还要日日防备,还不如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来到北平城之后,刘备没少四处招揽人才,尤其去往北平书院次数最多,与卢植频频见面。

    将这样一个不安定因素留在北平城,特别是出征在外的时候,换谁都不会放心。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守城第七日总算熬了过去,完好的守城士卒已经不足万人,卢植和刘虞已经在布置内城防务,一旦外城守不住,便撤到内城继续坚守。

    连续七日攻城,比起守军来说,公孙瓒大军情况更糟,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士气低落,对能否攻下城池已经持悲观态度。

    第八日辰时,埋锅造饭之后,赵云和田楷继续率领骑兵出战,这几日下来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双方各损失了数千人。

    虽然在战损比例上,慕容恪统领的乌桓突骑占了一些上风,但乌桓突骑没有兵源补充,只会越打越少,赵云和田楷统领的兵马每日轮换得到休息,而且兵源充足,渐渐拉回了差距。

    赵云和田楷统领着骑兵绕过山头之后,没过多久便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与往常并无太大区别,公孙瓒大军早已见怪不怪。

    “继续攻城,今天必须把城渔阳城给拿下来!”

    “是,主公!”

    “咚咚咚......”

    随着密集的鼓声响起,新的一天攻城战又重新开始,沉寂一晚的硝烟又冲天而起,罩得整个天空都灰暗了不少。

    “主公,情况好像有点不对,仁永和子龙率领的一万骑兵与慕容恪的骑兵交战,往日都是旗鼓相当,今天怎么喊杀声弱了很多?

    听到田豫提醒,公孙瓒心神一紧,升起一种不妙的感觉,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从山后已经杀出一支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