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章 你们这届BBC不行啊

 别说普通人,就算是专业运动员,以前国内也没有人可以做得到。

 必须要科学训练打磨身体的各个部位,才有可能。

 然后就可以做到这个让米尔斯和弗朗西斯等人惊讶的东西事情了,那就是——

 通过改变摆动腿肌肉的紧张性可改变摆动腿绕髋关节摆动的频率。

 听起来很简单,可操作起来极其复杂。

 而且这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技术变化。

 需要很强的临场应对性和临场调整性,因为你每天的身体状态都不同,每个赛季也不同,加上临时微调,很容易反而打破自己的原本启动感,因此……即便是有人提出来了,也不是有几个人就敢做。

 因为基本上这么操作的人,除非当天走了狗屎运,不然的话,几乎都是难以成功。

 成功率极地,失败率极高,那么,谁会去做?何况还只能用在启动的环节。

 吃力不讨好,收益也不成正比啊。

 以前的苏神,也不敢轻易尝试,但现在重新打磨的身体,两世的记忆经验,让他终于可以在09年,把这个“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启动技术,拿出来装备在了身上。

 臀大肌核心发动感觉良好。

 前腿髋关节的后伸充分。

 脚面贴地的瞬间力量感十足。

 种种一切,就有了现在的变化。

 第四步。

 股外肌是在股内肌伸膝的引导下加强了膝关节的伸。

 半腱肌在股外肌将膝伸展到一定程度时进一步参与伸膝工作。

 股直肌在股内、股外肌有较大峰值时,也开始顺势加入伸膝的做功。

 如此一来,相衔就出现了高度的丝滑,甚至比之前,更加的丝滑。

 这也就是苏神实验室现在在做得下一个研究步骤————

 研究动作的发展变化。

 什么意思,就是是在分析各个动作阶段的生物力学特征时,观察研究前一个动作是否为后一个动作创造了良好的力学条件。

 从能量观点和对全程速度节奏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是否起跑姿势具有最佳发力状态,就不能使步频与步幅按照合理的节奏发挥?是否起跑姿势不具有最佳发力状态,就能使步频与步幅按照合理的节奏发挥?具有最佳发力状态与步频和步幅的发挥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等等科学运动系的问题。

 而这个改变摆动腿肌肉的紧张性可改变摆动腿绕髋关节摆动的频率,就是其中一个环节。

 苏神亲自验证了这个说法。

 再看起来“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技术环节,对于精英级别的运动员来说,可能都是一个突破口。

 因为到了精英级别,你就很难再继续突破过去了。

 这个时候,任何的突破可能,那都是值得的代价。

 即便是能提高百分之一,乃至是千分之一,那都是突破现有极限的关键。

 而这个平常看起来,“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技术环节————改变摆动腿肌肉的紧张性可改变摆动腿绕髋关节摆动的频率,就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毕竟一个运动员从零开始,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前置成本太高,而且每个人的技术领悟能力不同,这方面很多人黄金期结束了,都没有吃透多少技术,更不要说这种“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技术环节。当然也有天赋太好,实在是懒得多研究其余技术,也可以赢的怪物,比如第五道的这个天顶星人,就是典型。

 不过绝大多数,还是处于第一种。

 因此在短跑28岁不到可能就要下坡的年代,你很难花费时间去训练这样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技术。除非,你之前的技术都基本上研究和吃透了,但……这可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