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是个贵人

    王震虽然没进士科的基础,但也知道诗词这玩意是需要灵感的。

    赶上了考生这一天心情不好,都有可能发挥不出自己的能耐,再加上主考官几乎年年都不一样,评审标准也是不一,这就给省试造成了很大的随机性。

    也正是这种随机性,造就了不少考生屡败屡战的决心。

    他们往往坚信总有一个考官会慧眼识珠,赏识自己的文章,让自己金榜题名,总有一个题目会是自己擅长的。

    的确,也有不少人因此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大唐科举取仕,对年龄的限制并没有那么死板,这也正是每一年的省试都是长安城一场盛会的一个人前提。

    金榜题名,是每一个这个时代学子的期盼,能跟洞房花烛夜放在一起,其中到底有多爽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兄台既然多年应试,就不该如此纠结啊,直接将作品送去,岂不是好?”

    虽然自己没往考生太多的地方去住,但不代表王震就排斥跟别的考生交流,他之所以要求来参加武举,可不是光为了混进长安城来。

    王震对进士科不了解,甚至那些繁杂的基础让他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但他有记忆啊!

    盛唐的历史在前世是他的一大爱好,所以有些东西他研究的还是有点细致的。

    凭借着他脑袋里的记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能帮一帮眼前这个看似单纯的老大哥,多个朋友多条路,那显然是错不了的道理。

    天下文章一大抄,既然脑袋里带着这么多东西过来的,用起来自然也就不能太客气。

    又看了一眼眼前这个略显落魄的考场老油条,有一个计划忽然跳上了王震的心头。

    “往年省试,我都是凭着自己的文章和诗词,想要脱颖而出,因为我对自己的诗词还是有信心的,而且我参加了多次省试,怕是不少人都知道了我这么一号人,左相就算是爱才,怕是也不会接收我的文章啊!”

    看着眼前这位老哥,王震仿佛看到了几年前他意气风发的模样,一时间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不由得也跟着叹息了一声。

    “既然如此,我看兄台不过也才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为何不再拼一拼?这古往今来,三十多岁登科的也不是没有,兄台这点年岁,不算什么。”

    王震老气横秋的摆摆手,那动作带着一丝不伦不类的感觉。

    但王震这样的少年老成显然让他面前的这位兄台有点感触,看到现在的王震,他也就像是看到了几年之前的自己。

    “也罢!与其在此地丢人现眼,倒不如回到驿馆好好背诵两篇文章,不知公子高姓?”

    “王震,咸宁人士,自幼习武,吟诗作对倒是也颇感兴趣,只是达不到兄台的程度啊!”

    “在下钱起,吴兴人士,今年已然是二十有八!”

    显然,对于这个让自己心有所感的小兄弟,他还是有些兴趣结交一下的,在这个年纪就有了这样见识的人,并不多。

    “钱起?”

    让钱起没想到的是,王震听了这个名号之后竟然有点惊异的神色,过了半晌才恢复如常。

    “怎么,莫非是公子也住在平康坊,听人说起过我这几年屡试不中的窘事?”

    王震闻言连忙恢复了神色,摆手道:“自然不是,兄台多年积累,可不是随意就能评论的,我也不过是昨日才到了长安城,的确是住在平康坊,但却在北曲一个僻静处,兄台要是有兴致的话,不如就到我所在之地稍坐片刻,煮一壶茶,论一论这进士科和武举的考试?”

    这样邀请的目的,一般都是菜鸟向老鸟白嫖这几年考试的经验。

    不过钱起刚刚也算是受到了王震一点点的点化,再加上本来心里面就总觉得这个小兄弟有着跟年纪不匹配的成熟,自然不会拒绝。

    “那为兄就却之不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