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学校里让拍吗?”

    “又不是小偷,杨老师说可以的。”

    被姜秋以抱着手臂的陈闻走在前往杭城二中的路上,看着四周的街景。

    前面的路口左转,直走到新华书店,再朝左转弯,就能到二中,如果前面就右转的话,则会通往人流量更大的商业区。

    左转之后,一路往前走,当年店里铺陈杂乱无章的小卖铺已经完成了进化,只有当年的老板和老板娘没变。

    不过当初被老板娘抱在怀里的小孩不见了,大概是长大了,这会儿估计在上小学。

    “当初每次开学我都让你帮忙来这里抢书皮来着。”姜秋以用自拍杆指着如今干净整洁的小卖铺回忆道,“而且每次放学他们都会烧关东煮,我就喜欢喝那个汤。”

    “然后每次都只卖一串贡丸,都是我吃的。”陈闻说道。

    “结果某个傻瓜就是不开窍。”姜秋以哼唧一声。

    “……”

    陈闻闭嘴。

    继续往前走,又看到好几家眼熟的店铺,但大多店铺都在已经换人了,甚至几经人手,完全变了面貌。

    可能是靠近学校的缘故,这边的人行道被改的特别宽敞,每隔几十米就有一颗大树,围着大树一圈十几平米的草坪和座椅,和当初破破烂烂的街面完全不同。

    一切都变了。

    在不经意之间。

    如果不是两个人这样出来逛逛,平日里还真不会刻意观察这些细节。

    来到第二个路口转角,新华书店就在街对面的转弯口上,面积扩大了一倍有余。

    距离一点半还有几分钟,姜秋以干脆拉着陈闻进去逛了逛,顺便和杨老师说一声他们已经到这儿了。

    新华书店里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新翻修了一边,姜秋以不懂这些,只是一眼看去就感觉高档了不少。

    尤其是二楼供人看书的书桌椅子,空间大了好几倍,足够给几十个人同时坐下。

    “当初这边就靠窗一排座位,每次想来这边写作业,都得早起提前等书店开门来抢才行。”姜秋以指着这边,嘴上感慨道。

    陈闻瞥了她一眼,不知道她怎么好意思说出这话来,“每次都是我来抢位置,你都是到了上午十点多才来。”

    “本姑娘那是给你表现的机会好嘛。”

    “是你约的我周末来写作业。”陈闻实话实说,“而且你每次来,最后作业都没写多少,净在了。”

    “是为了取材!”姜秋以狡辩道,“你看我语文作文不一直都挺好。”

    “看《校草竟是我邻居》也能取材?”陈闻还记得几本书名。

    “住口!”姜秋以连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巴,一听到书名就感觉一阵羞耻,“这段剪掉!”

    “可以留着,挺有意思的。”

    “呸!”

    当初初中高中那会儿特别迷这类言情,确实看了不少,还幻想着能和陈闻发生点什么。

    结果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和书里说的一点都不一样。

    在新华书店里逛了几分钟,姜秋以收到了杨老师的信息,说是到校门口接他们来了。

    于是两人便立马走出店门,朝旁边的杭城二中走去。

    走在路上,右手边就是学校的栏杆,里面是左右各五个篮筐的篮球场。

    球场看上去还挺新的,同样翻修过,当初的水泥地已经变成了专业的塑胶地面,不过有几个篮筐上照例少了篮网,算是球场上的常态了。

    再往前走,栏杆里面就是四百米一圈的操场,以前就只是一个小平台的升旗台,如今已经变成用白色砖瓦砌成的高台,下面貌似还是中空的,有个小的控制室,方便人员登台和控制音响。

    “一毕业就返修。”姜秋以嘴里嘀咕着,远远就看到焕然一新的教学楼,把这些都录进手机里,嘴上酸溜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