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调查

  原本张秋果安排张志军住在他们隔壁的杂物间, 张志军不愿意,杂物间跟二姐两口子的房间挨着,太不方便了。

  堂屋跟东西两间屋给姐妹几个留着, 也不方便, 张志军索性将杂物间的小床搬到灶屋,白天收起来,晚上睡在灶屋。

  怎么劝都不听,他就这么睡,又犯执拗了!

  执拗人干活实在,根本不用人叮嘱, 眼里特别有活,好像浑身使不完的劲。

  他以前给人打工的时候, 一天到晚操心的很,该他干的, 不该他干的,他都抢着干, 老实成他这样,老板不骗他都觉得对不起他。

  现在好了, 给他姐帮忙, 终于踏实了。

  首先, 二姐不会骗他, 自己家的活当然要卖力,他要是多干点,二姐和二姐夫不就能少干点,这样二姐能轻省一点,二姐夫能养好腰伤,算他没白来。

  第二点嘛, 就是跟姐夫一起做生意的人也有亲戚,要是他们也想安排亲戚来帮忙,自己勤快点,有自己比着,再来的人也不好意思偷懒,省的二姐夫浪费钱养闲人。

  谁说老实人没心眼,这不就是张志军的心眼吗?

  有了这么个实心实意的人帮忙,郭建设和张秋果真的觉得轻省很多,但是不能闲着啊,家里七个孩子要养,哪能闲着呢!

  便问家里的几个孩子:“还能做点啥挣钱?”

  郭青云倒是有个主意,但是她本意是想让爸妈轻省,不是让他们更忙,就说:“主意倒是有一个,但是你们忙不过来,得找人帮忙,不然我不说。”

  张秋果和郭建设表态:“都听你的还不成!”

  都听就行!

  郭青云让家里再给鱼摊招一个人,郭建设只负责算账和收钱,炸串交给张志军,张秋果做麻辣烫!

  麻辣烫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在阳西镇,只要味道做的好,就是镇上的独一份,她们家能把招牌做响。

  首先就是取个名字,家里的鱼摊也好,炸串也好,还有麻辣烫也好,需要有个名字,才能走的更长远。

  麻辣烫的关键在于熬汤、调味和菜品,打底的汤要熬得好,味道必须要调的好,不然一切白搭,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保证菜品的新鲜和卫生。

  大爷和二堂姐夫养蘑菇,每日供应鲜蘑菇没问题,鱼的话自己家就有,要多鲜有多鲜,肉的话,他们家在集上摆摊摆这么久,不管是新鲜的羊肉和猪肉,都能打招呼拿到质量好又新鲜的。

  那还犹豫什么,开始干!

  找人的事很快定好,郭建汽带两个合伙人在阳东镇鱼摊,郭建设带老四在阳西镇鱼摊,最好的人选自然是老四媳妇。

  她没有额外的分成,但是每日能拿固定工资,要是好好做,生意好的话,老四能分到更多的分红,又是股东又是员工的,老四媳妇把两孩子吃饭的事托给婆婆,第二天就到摊上工作。

  熬汤和调料的事,郭青云花两个周末带张秋果调整配方和比例,用羊骨架和鲫鱼熬汤打底,鱼和羊加在一起是什么?

  就是鲜啊!

  配上郭青云冥思苦想经过试验证明的调料,熬出来的汤闻到就想喝。

  让爷奶试味的时候,爷奶连喝好几碗汤汁,奶还小心翼翼的问:“这么好喝,你们不会放了大烟壳吧?”

  奶为啥知道这些,因为村长开会回来,在大喇叭里连着宣布好多天,不许村里人种这个当调料,是犯法的,要被警察抓走。

  奶觉得这么好喝的汤,应该就是放了大烟壳,她很小声的说:“要是给人查出来,你就说是我种的,就说是我放的,让他们要抓抓我,跟你们没关系。”

  郭建设和张秋果哭笑不得,她俩说了奶不信。

  肯定放了,不然不会这么好喝。

  直到又一个周六,郭青云姐妹回家,郭青云跟奶保证没有放,奶才算相信,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不用梦见被警察抓走了。

  但是奶吃上瘾了,她知道晚上的时候张秋果会练手,天天晚上溜达过来试味,不光喝汤,张秋果调好的麻辣烫她也觉得好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