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离家出走

  国庆的时候初一到初三全部放假, 复读班没有放。

  葛老师在后墙上挂了一个中考倒计时,这么有仪式感的东西祭出来,如同给学生们狠狠的打一次鸡血。

  其疯狂程度, 不光后来的学生们无法想象, 就连学校的老师们也仅仅见到这一届。

  在1993年的阳西镇复读班,一整个班的同学不分男女,不分大小, 每天早上喝着同一锅煮出来的鱼汤,吃着同一个锅里蒸出来的馍,大家彼此鼓劲, 相互帮扶, 拿着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如饥似渴, 如疯似魔的拼命读书。

  这种情绪很容易感染, 首先被感染到的就是复读班的任课老师们。

  下了课他们想方设法的给学生们出题,这个时候, 贫穷的不光是学生,还有学校, 还有老师。

  学校发不起辅导资料, 知道学生买不起,也知道没有辅导资料不行, 于是,老师们手刻卷子。

  卷子上的题哪里来的?

  挑灯伏案冥思苦想出来的,或者找关系拿到县城学校的考试试卷,或者老师们去新华书店抄题,去市面上的书店偷题,书店老板不让抄, 他们就假装买书,背下题型,回去模拟题里的考点和陷阱,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题。

  复读班的老师没有一个没为大家偷过题的,去新华书店更是家常便饭,一张张带着浓重油墨味的试卷,就是学生们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

  没有人抱怨作业多,没有人抱怨试卷难闻,更没人抱怨试卷上手抄的字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上。

  尽管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跟学生们透露自己出题的辛苦,学生们依旧珍惜万分的汲取着试卷里的知识。

  这是一群拼了命想要往上爬的少年们,但凡为人师表者,都有一颗柔软又善良的心,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所有人都选择默不作声的推一把,希望她们能创造奇迹,能拼出一条光明大道。

  老师们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自习室,在早读的时候,课间的时候,放学的时候,自习的时候,哪怕学生熬夜学习到十二点,任何时候教室里都会有老师,而且很多时候往往不止一科的老师,很多科目的老师会随时出现,方便学生们问题,想问哪个问哪个,老师们一直都在,就算这会有事没在,学生们一抬头,下一秒,老师们又来了。

  葛老师作为班主任,永远是最后一个走,陪到最后一个上晚自习的学生收拾书包回寝室睡觉,葛老师关窗户关灯,锁门。

  “你们不用管,老师来就好,你们早点回去睡,熬过这一年,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只要尽力重点高中,你们的一只脚就等于迈进大学的门槛。”

  阳西镇中学这时候没有体育老师,体育课由班主任带课,随便糊弄一下,然后就带着学生们上主课,在升学率低的可怜的乡镇中学,他们谈不起素质教育,只有拼命学。

  然而出现了一个例外,郭青云。

  这娃从上次生病之后,不光每天早睡早起,还把小学跑操的好习惯保留下来,姐姐们有时候一个陪她跑,有时候两个陪她跑,跑完步,去葛老师家的厨房,没跑完步的姐姐已经到了,从师娘那里领了鱼塘和馍,自从郭建设捐鱼捐了煤球,姐姐们不用做早饭,如同其他学生一样,带着馍带着书去老师家里领鱼塘,领馒头。

  校长没有资金为学生们做什么,他思来想去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让学生们不用从家背大馍,可以带小麦来换粮票,每天端着空碗盛汤,拿着粮票领馒头,这样吃的馍新鲜,随到随吃,不用守着锅炉等自己家的馍。

  初中的作息时间跟小学不一样,早上开始上课,一直上到十一点半,然后是下午的课,晚上的晚自习。

  早起吃不饱的话,上午饿肚子没精神听课,为了让几个闺女吃的好一些,郭建设提前把鸡蛋放在葛老师家里,师娘会在馏馍的时候,放在馍锅水里的给她们煮鸡蛋,姐姐们起床读书直接过来吃饭,郭青云跑步之后,也是直接来吃饭,吃完饭再压水井那里排队洗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