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一名

  六个姐姐一起去郭庄小学读书, 郭青云成了家里唯一的卖鱼小孩。

  大丫几个开学的时候相互打气,做好了准备,不管别人说多难听的话都没关系, 她们是来上课的,不是来听好听话的,敢来就不怕别人笑话,别人越笑话, 她们就会越努力,一定要学好!

  谁知道上学之后,好奇的人很多,说难听的没有!

  老师不让, 校长也不让,校长每个班挨个说的, 说上学的事不能笑话,谁要是笑话就收拾谁!

  再加上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二老太爷亲自把她们送到教室里,学生传开了, 知道她们家亲戚是老师, 再调皮也不会想不开, 去惹老师家的小孩。

  关健是惹不起啊!

  大丫二丫三丫在三年级, 四丫五丫和六丫在二年级,找遍整个郭庄也找不到一家这么多人一块上学的, 谁敢以一对六?

  就连最熊的那个,他敢到处扯女生头发,不敢扯六姐妹的。

  这家子小孩太多了,他不敢!

  一放学最明显,六姐妹一起走, 浩浩荡荡的,不用跟人结队,自家就已经成群了。

  村里的小学离家近,作息跟大人下地的作息一样,早上六点多起床去学校,在操场上跑早操,然后早读,早读结束不到八点,孩子们放学回家吃早饭,吃了饭再去学校上课,从九点上到12点,然后回家吃午饭,吃了午饭再上下午的课。

  自己村里的小学,哪怕小学一年级,那也是没有家长接送,上学了就是大孩子了,自己背着书包去,放学了再自己背着书包回家。

  至于辅导作业,那也没有!家长自己都不会,咋辅导?全靠老师,全靠娃自己。

  所以很多小孩到了六岁,家里不让去念书,爸妈觉得孩子小,跑不动。

  一天来回三趟,累人!

  下雨下雪的时候更麻烦,脚陷在泥巴地里,泥巴吸住拔不出来,人家回家了,自个孩子在半路折腾,走啊走不动!

  指望大人送,没有的事,谁家也不送。

  农村孩子上学晚,很多是这个原因,当然还有极少数的是因为没钱。

  家里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继续玩,等明年家里有钱了,再去上学。

  比如经常蹲在路口跟爷一个辈分的老四。

  之前有一回跟郭建设借钱,还被三丫给怼了,他明知道郭建设没钱,为啥还要跟郭建设借?

  除了调侃,实在是他没有其它办法了。

  他闺女七岁,到明年再上学那就八岁了,明年要是还没钱去,那就九岁了!

  “我不管,我一定要上学,今年别人都去了,你不让我去,明年我弟也要上学了,我来你让谁去?反正我一定得去,你要是让他去,不让我去,我就拎着衣服出去打工,再也不回来了!”老四的闺女鬼哭狼嚎的在家说狠话。

  老四媳妇也哭,以前她笑话大丫妈,现在她连大丫妈都比不上,人家越混越好,她越混越差,都是男人不争气!

  但凡争气点,她们娘仨不至于受穷受罪!

  “她们家以前多穷啊,都是捉鱼捉来的钱,你也去捉鱼,明年要是再不让孩子上学,我带孩子回娘家,我们娘仨不回来了!”

  这母女俩威胁人一个套路,嗓门又大不知道遮掩,一下子半个村都知道老四要学郭建设捉鱼卖。

  老四借了一个鱼网,有点小,有点旧,他实在买不起,能借到就不错了,凑合着用。

  第一天的时候,他悄默默的绕着郭建设,怕郭建设觉得他抢生意,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地方没选好,忙活了一天,只撒了几斤鱼,还不够来回路费的!

  老四媳妇看着他拎回家的死鱼,气哭了:“你不会走着去集上卖吗?人家能去,你咋不能去?”

  “我也能去啊,但这不是捉的少,去一趟干啥呀,这点鱼你买啊!”

  “那人家大丫爸咋能捉那么多?你不会跟着他呀!看他在哪,你就在哪!”

  老四没办法,按照媳妇说的,厚着脸皮跟着去了,跟他一样想法的还有不少人,都想挣钱,谁嫌钱多啊,能挣钱就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