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入狱

王允今天上朝来的比以往早了一些。

他此时闭着眼睛,他害怕董卓再一次进来,那样就说明刺杀失败了。

那些刺杀的兵士被俘虏的话,肯定会调查到他的头上,他与家人将会难逃一死。

这时候一个兵士进入大殿,直接来到王允的身边。

正闭着眼睛的王允听到脚步声后心神一凛。

王允的双目突然睁开,看到兵士来到自己旁边。

兵士对着王允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就退到旁边。

王允听到后忍住心中的激动,他站出来对着皇帝刘协说道:“陛下,董贼已经伏诛。”

大臣先是不敢相信,安静一会就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刘协听到董卓死了更是站了起来,他不敢置信的说道:“此事当真。”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王允回答道。

这时候李肃、吕布等人出现了,一些兵士正抬着董卓的尸体。

这下朝堂开始热闹起来了,有些人更是高兴的痛哭起来。

蔡邕有些不敢置信,接着暗自叹息起来,董卓对他是真的不错。他也尽量匡正董卓的言行举止,但收效甚微。

接着王允开始对皇帝说出杀董贼的谋划,说都有谁参与了杀董贼的行动,并且请皇帝刘协封赏他们。

刘协正为董卓的死而高兴,他终于不再是傀儡了,大汉终于恢复清明了。

刘协十二岁,心智虽然比同龄人成熟不少,但他此时正心潮澎湃,只顾着高兴了,认为王允是大汉的第一忠臣,王允所有的提议都准许了。

吕布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参与刺杀董卓的其他人也都被皇帝刘协或者说王允安排到重要的位置。

刘协没有忘记谋划刺杀董卓的总负责人王允,让王允为录尚书事,总朝政。

朝堂上气氛欢乐起来,众人都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

晚上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在庆祝,许多百姓以为董卓死了之后就能过上好日子,把家里不多的存粮都拿出来吃了,幻想着明天能过上好的日子。

李年所在的村庄也非常热闹,篝火都点了起来。

李年的妻子孙氏高兴的说道:“现在都在庆祝董卓死了,说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要不要把家中的粮食拿出来吃了?好好庆祝一下。”

李年的儿子李民问道:“董卓是谁呀?”

“听说让我们从雒阳迁移到长安就是他下的令,此人是个大奸臣。”孙氏回答道。

李年摇一下头说道:“庆祝什么?庆祝也是那些大官的事,我们该咋过日子就咋过,没准日后的日子会更难呢。粮食还是留着救命吧,先挖野菜吃吧。”

“现在野菜都不好挖了,这天不是下雨就是阴着,地里的麦子恐怕都要泡烂了。”孙氏越说越丧气。

李年叹口气说道:“麦子不是要泡烂了,而是已经泡烂了。今天我去地里看了,有些麦子的根已经烂了。”

孙氏听到后已经没了庆祝的心思,她愁苦的说道:“那我们怎么跟主家交代呀?”

“不止我们家如此,其他人家的田我也看了,他们田里的麦子的根也有烂的,到时候看其他的佃户怎么办吧!实在不行我们就逃到山林里。”李年说道。

孙氏听到后惊讶的说道:“逃到山林里?”

“虽然许多麦子的根都烂了,要是停止下雨,我估计冬麦还能收上来一些,到时候我们把麦子收上来后,不往上交了,我们直接带着粮食跑。”

“就算有两袋粮食我们带着也跑不快呀?”孙氏质疑的说道。

“我趁着黑夜先把一些粮食藏到山上,然后我们再趁着黑夜走。”

孙氏担心的说道:“我们要是逃不了,而是被逮回来,我们一家都要死!”

“不逃肯定死,逃了不一定会死。”李年坚定的说道。

“好吧。”孙氏看着丈夫决心已定,只能同意了。

一旁的李民觉得自己有些听不明白阿父、阿母的谈话。

朝廷开始处理董卓的党羽,但是却没有找到李儒,此人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

王允的家中正热闹非凡,许多人都过来报喜,也是过来拜山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