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的遗言

 所谓的“机器生物进化论”,首先参考了自然生物的进化论。

 以人类为例,体细胞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是一个细胞和细菌的组合体。

 这个巨大的组合体,是一步一步进化来的,在很久很久之前,细胞为了加强竞争力链接在一起行动。

 于是多细胞生物出现了,之后随着细胞的叠加,细胞出现了多样化的分工。

 有的负责捕猎其它单细胞生物,有的负责消化猎物。

 之后随着生存的需要,细胞的功能越来越多,一步步形成了人体这个复杂的机器。

 现代人的文明,似乎是在重演这个过程。

 提出“机器生物进化论”的学者,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以一艘大型飞船为例,假设这艘飞船的智能程度很高,要进行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在很长时间里乘客不会跟外界有接触。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乘客对飞船的日常维护,就好像是细胞对身体的修复功能。

 另一方面,飞船为了能有能长的寿命,会尽量给乘客提供一个稳定又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乘客自行繁衍,新生代继续去对飞船进行维护。

 假设在几千年后,再去看这艘飞船是什么样子呢?

 乘客越来越习惯安逸的环境,把更多的事情交给飞船的人工智能来作决定,几代人之后,他们可能就会忘记飞船在出发时的初衷。

 此时的飞船已经掌握了航向,怎么飞,往哪儿飞都是它说了算。

 而乘客则变得像是人体里的体细胞,只具备维护的单一功能。

 乘客变得有些像体细胞,他们的诉求是安稳舒适的生存环境,就像体细胞自身的能量有所消耗后也会向神经系统提出诉求,然后人体就有了累或者饥饿的感觉。

 但是体细胞却早已经没办法影响一个人的主观思想,最多就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时间再往下延续,飞船需要更多的能量,需要资源生产并替换自身的零部件。

 那么为了采集这些资源和能量,飞船会对自身作一些改造,具备自助收集能量和资源的能力。

 乘客身份的变化,是不是可以看作细胞分工的开始?

 飞船对自己地改造,让自己更适应当下的环境,是不是就是一种进化?

 这个时候,要把飞船看作是一个机器生命么?

 姜宇也向舷窗外眺望了一眼,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目前来说,也只能算是一个思想实验。

 他记得年轻的时候,就有人把一座城市或者一个民族比喻成一个生命体。

 但是姜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让他有所明悟。

 这样的比喻是不恰当的,人类社会的生成跟自然息息相关,可是越发展越脱离了自然,目前正奔跑在一条谁也看不清楚的黑暗前路。

 看完了这两份报告,之后的旅行对姜宇来说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好在这趟旅行的时间很短,只有2天又22个小时。

 姜宇等人养足精神,按计划脱离了光速飞行。

 此时曲率飞行之外已经过了四十多年。

 上次姜宇脱离光速飞行的时候,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此次脱离光速期间,他一直守在中控室。

 好在这次的光速飞行一切正常,星舰地球的行星系就在四十多年前计算的位置,也没有遇到突然袭击。

 姜宇稍稍松了口气,刚要去联系青女星,三号的视频通话请求到先发送过来了。

 通话接通之后,一成不变的三号有些焦急道:“这些年的进展我稍后再向您汇报,罗辑老师病危,正等着跟您作最后的通话呢。”

 姜宇心中一紧,但仔细想一想罗辑今年已经两百多岁了,他是公元人,只做过简单的基因改造,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个奇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