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虚境和出击

    人类…

    对于安格隆的身份自述,亚伯拉罕号的船员们可以勉强接受,把安格隆和阿斯塔特当成高“一”点的人就好,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

    安布雷拉究竟从何而来?

    还有能养育巨人子嗣的父亲究竟是何人?难道是六米高的巨人吗?

    即便维克多不在乎,可马克等船员却更加好奇了。

    感知到这股情绪的安格隆,则是没有刻意去解释什么,紧接着,他望向维克多,笑着问道:

    “那么波利耶夫少校,我们可以开始进入主题了吗?”

    “…”眉间一直紧缩的维克多点头回应。

    “好。”

    安格隆的手肘倚着桌面,双手交叉,习惯性做出他父亲常用的坐姿之一,笑容依旧道:

    “为了加快速度,且提高效率的消滅掉机器,我需要情报,有关地表、地下,和那个伊甸的相关信息……”

    接下来。

    安格隆通过维克多获得了这个地球、人类和机器的大概。

    “现在”应该是24世纪,但具体是某年某月,或是哪一日,这位少校却无法给予出一个准确答案。

    毕竟这个宇宙的人类出现了文明断层,根本无人知晓机器统治地球后,到底过去了长时间。

    更可悲的一点,是这个宇宙的人类对历史也无从获知。

    “伊甸”…

    是首批挣脱出“虚境”束缚的人类,利用旧世界的都市地下系统,所建立的庇护所。

    随着更多人类逃出“虚境”,加上“自然诞生”的人类越来越多,使得这个庇护所的规模逐渐扩增,最终形成一座位于地表之下约有千米,足够容纳千万人居住的“伊甸”。

    所以维克多他们使用的是“伊甸历”来计算时间。

    按照伊甸历,“今天”是149年的12月24日,表明距离伊甸成立的那一刻,再有七天就过去整整150年。

    而“虚境”,正是机器为方便圈养人类所搭建的虚拟世界。

    后脑拥有插槽装置,如维克多,就是从虚境逃脱,曾经被圈养过的人类。

    像马克,还有许多因员工餐而激动的船员,是现实世界自然诞生的人类。

    伊甸方面相信机器大费周章,建造卵鞘、塔柱和虚境的原因,似乎想要继续向它们的“造物主”学习、观察,从而变得更像真正的活物,或是创造出它们的…

    人类。

    至于维克多等人驾驶电磁战舰,游荡在地表与废弃渠道之间,除了进行侦查,其主要任务是为了方便“打捞”。

    维克多他们会利用战舰上的设备,随时随地的重新造访虚境,尝试引导人们觉醒思想,自愿挣脱束缚。

    一旦主动离开虚境,并在卵鞘中醒来的人们,将被负责管理的机器,也就是那些蜘蛛型的机器当成污染物,抛掷到废弃渠道中。

    而早已等候多时,于暗中潜藏的电磁战舰会把人们“打捞上岸”。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额外增加伊甸人口。

    当然了,伊甸高层派遣维克多这类军人,冒险返回虚境并不是单纯的增加人口,是为了寻找彻底战胜机器的可能性。

    现实世界中,伊甸军方自知与机器比硬件,比数量,那纯属是自讨苦吃,只能进行防守。

    但人类永远都是最善于思考,善于抗争的物种。

    既然数量和科技上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就另辟途径,尝试在虚境中植入足以瘫痪全部机器的病毒。

    可进度缓慢。

    因为虚境不是“中门大开”,随意进出的场所,机器一方设有专门处理漏洞,处理病毒的防火墙和杀毒程序。

    况且,令伊甸军方最忌惮的是如果病毒成功瘫痪了机器,那么意识仍在虚境中的人类将集体暴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