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侯

  现场除了朱棣和金纯,一群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金纯看着眼前的一切,长吁了一口气,幸亏秦睿及时提醒,否则湖广、四川的百姓又得遭一次灾难。

  朱棣也松了一口气,火灾被灭在刚起火时,损失不大,罪己诏不用下了。

  但在一个崇尚迷信的时期,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深蒂固,遇上雷击三大殿这种事,态度总要有的。

  次日,朱棣下旨,通令文武百官,“朕躬膺天命,祗绍鸿图,爰仿古制,肇建两京,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华盖殿遭雷击,朕心惶惧,莫知所措。下厉于民,上违于天,朕之冥昧,未究所由,尔文武群臣受朕委任,休戚是同,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钦此。”

  意思很简单,雷击华盖殿,可能是我决策失误造成的,以致“天怒人怨”,上天降下雷霆之怒,来提醒我的。文武百官都是辅佐自己的,大家休戚与共,如果我有什么错误,大家提出来,我改。

  朱棣的本意很明确,毕竟雷击的事情发生了,总得对朝野上下有个交代、有个姿态,用来平息朝野的议论纷纷。

  大家都是聪明人,皇帝就这么一说,文武百官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打卡就上班打卡,谁还能真上奏指责朱棣的不是?这不是茅房里打灯笼,照屎吗?

  还别说,真有人胆大的人,礼部主事萧仪给朱棣递上了一个奏本,很直白地讲了“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所以上天震怒,降下示警。

  看了萧仪的奏本,朱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棣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萧仪把这件事和迁都联系起来。

  这个先例不能开!迁都是朱棣定下的国策,决心之坚决任何人都挡不住,包括太子朱高炽,都反对迁都北平,然并卵!

  南京花团锦簇、气候宜人,又有丰富的物产,还有十里秦淮河畔,活得多滋润。北平这地方,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物资又奇缺,连个听曲消遣的地方都没有,这是很多久居南方的官员不能忍受的,所以时不时有人建议回迁南京。

  所以,朱棣准备拿萧仪的头颅,来堵住这些官员的嘴。

  朱棣下令锦衣卫将萧仪抓进大牢,以“谤君之罪”砍头处死,并在朝会上发出了“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的怒吼,让文武大臣看到了朱棣的决心,将迁都的议论画上了句号。

  秦睿才不会管萧仪的死活呢!他心里很明白,帝王是一种很喜怒无常的生物,看不惯也得忍着。

  朱棣的事上能忍,但有些事、有些人就不能忍。

  比如眼前这个人,富阳侯李茂芳。李茂芳,富阳侯李让之子。

  李让是永乐皇帝的铁杆支持者,李让的父亲是留守左卫指挥同知。朱棣起兵造反时,李让就跟随朱棣东征西讨。

  建文帝派人去招降李让,告诉他,只要李让前来,一切罪责全面,饶恕他的亲族。没想到李让也是一狠人,直接回绝了劝降的人。结果建文帝一怒,杀了他父亲,将他家财产全部没收,姻族或被杀、或被流放,可以说是惨、惨、惨。

  好在,朱棣没有忘记他,永乐元年,朱棣封李让为富阳侯,食禄千石,掌北平行部事,并将自己的嫡亲闺女永平公主下嫁李让。

  结果在第二年,李让扔下了永平公主一命呜呼了,李茂芳是遗腹子。

  李茂芳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朱棣的嫡亲外孙,公主之子,富阳侯的继承者,还有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的亲外甥。

  七岁袭爵的李茂芳,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行事难免放肆、骄纵,养成了不可一世的性格。

  秦睿以前听说个这个人名,号称北平小霸王,曾经到秦氏商号中索要股份,秦睿连理都没理,让张鹏出面跟李茂芳谈了一下。

  李茂芳见到张鹏之后,就怂了,很识趣的闪了。

  今天李茂芳,居然上门来问秦睿要远洋贸易商号的份子,还准备要干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