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帮的新生意

  秦睿安排金水将郑和送了回去,自己则去了长缨帮。

  “郑航,到底是出什么问题?”长缨帮的一间书房里,秦睿、郑航和老曹三个人坐在一张圆桌钱。

  “秦少,东西都准备好了,但是没人会做生意啊!”郑航挠了挠头,一脸无语。

  秦睿想开辟一条商道,到鞑靼、乃至瓦剌的商道,

  明初,元朝被朱元璋赶出中原地区,盘踞在内蒙古、蒙古及俄罗斯部分领土,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个大部落,中间有无数的小部落,但一直没有强大的角色,来统一两个部落。

  鞑靼属于比较悲催的角色,鞑靼被夹在了大明、瓦剌、女真、朝鲜的中间。东边的女真族被明朝牢牢把控,朝鲜又倒向大明,西边向中亚的通路又被瓦剌堵住。

  围棋中有句话叫“金角银边草肚皮”,军事上有个词叫做“四战之地”,说的就是鞑靼。

  元朝北撤的时候,没有带任何工匠,只带走了士兵和贵族,那么问题就来了!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天天吃肉、喝羊奶谁受得了?冬天可以穿羊皮,夏天不能还穿羊皮吧?再说煮肉、煮奶茶总要锅吧?鞑靼连工匠都没有,怎么造?

  因此鞑靼的的粮食、布匹、铁器、药品等生活物资,以及丝织品、瓷器等贵族所需奢侈品,都严重依赖于大明的贸易输入。

  作为大明的掌舵人,朱棣自然知道鞑靼的问题所在,所以就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对于一部分没有野心、甚至归降的蒙古部落,采取内迁或者朝贡的手段,让他们获取一定的物资,对于另外一部分部落,就坚决采用最严格的经济封锁手段。后世历史上曾记载,底层平民多年吃不上粮食,见到黍米之后,竟然不知道是何物,由此可见一斑。

  这种手段看似可以削弱鞑靼的军事、人口实力,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鞑靼手里还有庞大的军队?

  所以,每当活不下去时,鞑靼人就联合起来,劫掠大明边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大明亡有很多原因,边镇问题是其中之一。

  为了防备来自北方的侵袭,大明陈兵百万于九边重镇,国家一年财政的一半,要用在军费上面,活生生拖垮了大明的财政,导致有天灾不能救,还要不断加赋,弥补其他方面的亏欠。

  游牧民族为什么会和农耕民族发生冲突?最主要的原因是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连饭也吃不饱,不出去抢掠,难道等死?

  作为后世来的秦睿自然知道这些,但他没办法指责朱棣错了。对鞑靼实行经济封锁,可以防止鞑靼恢复元气,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

  但是,如果土豆、玉米、红薯大规模种植之后,大明将出现一个粮食产量井喷的阶段,而鞑靼所占据的内蒙古地区和黑吉辽三地,都是土豆的主产区。

  一旦鞑靼人自己学会了种植,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如果他们能吃饱饭了,有自己的粮食产地了,他们还会选择继续战斗吗?

  秦睿想试试,万一成了呢?所以他想让长缨帮趟一条商路出来。

  法律问题,他咨询过宋世杰,宋世杰查了《大明律》,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本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秦睿决定探一探水深水浅。

  “这次不是去做生意,而是探路!军方那边,我帮你们都说好了,到时候liù • sì 分账。”秦睿看了看郑航和老曹两人,说道。

  秦睿现在认识这么多国公、侯爷,不用浪费了。这种事,国公、侯爷们是不会去做的,但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可以的。

  秦睿准备送3000口铁锅出去试试水。之所以选锅,是因为利润太高了!

  明朝的锅有广州产的广锅、淮安产的淮锅、山西产的潞锅、和无锡产的无锡锅之分,广锅质量好、价格高,无锡锅价格低。

  一个一尺三寸的无锡锅,在大明两钱五分,折合五贯宝钞。到了鞑靼的地头上,一口铁锅能换到十只羊或者是一头未成年耕牛,折合白银4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