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桃花开,只物是人非

    “事实上,我这五年来,在朝廷经营的班底不算差。皇考不至于不知道,至于传位于我……”他看着君君,对于面前这个仅有十七岁的姑娘,他有种本能的信任感,“我以为,一方面在于,我既在地方有一定的经营,又在朝廷和军营有足以制衡其他皇子的能力。另一方面的话……也许,皇考认同了我的一些见解。”

    “什么见解?”

    蓝知微长呼一口气,

    “那就是,大周的江山社稷不能顺应天意,而应该顺应天下。”

    “天意……兵变那晚,我听过了先皇跟七皇子对天意的讨论。当时,我就感觉到,先皇虽然口口说要顺应天意,但实际他的内心在动摇。只是,我不知道陛下也是这样的见解。”

    蓝知微叹了口气,

    “我之所以被迫离开天运,远去玉山。也是因为当时见解和皇考不一,惹了皇考生气。”

    “陛下,天意究竟是什么?”

    “天意就是天上的意见。每隔一段时间,会通过参天阁而下达。”

    “天上……”

    君君想,大概就是所谓的天庭吧。

    “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她问。

    蓝知微摇头,

    “我也不知道。顺应天意,是大周好几百年前就开始的定国之策。一方面来说,大周能有今天的辉煌,也是因为顺应天意。”

    “那陛下不担心如果不顺应天意,就会被抛弃吗?”

    蓝知微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给君君讲了个故事。

    这个故事他也给乔巡讲过。就是十七年前,他在北疆辅左镇远大将军的经历。

    君君听完后,心里十分动容。她意识到,蓝知微在沙漠里结实的那个女子,便是她的娘亲。

    “我原本也是支持顺应天意的。但从那次过后,我的想法就逐渐改变了。天意,也许只是上天裹挟人间的一种方式,具体的我不知道,但这种感觉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因此,和皇考爆发冲突。”蓝知微叹了口气,“我也一度怀疑过我的这种想法是不是错了。但走川先生的出现,逐渐又坚定了我的想法。”

    “师叔?”

    瞧着君君也长大了,蓝知微便不再隐瞒,

    “走川先生闭关前对我说,他相助于我,是为了某件事,还说这件事等我成为皇帝就明白。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渐渐地我以为,也许走川先生本就不是人间的一员,也许,他本就要做一件有悖天意的事。”

    君君低下头,恍忽地说:

    “原来,师叔是为了这件事……”

    “倒是不知道走川先生什么时候才能出关。他曾说,会再帮助我两次……这两次,迟迟未到。”

    君君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

    “陛下,不论如何,我也要践行师叔的想法,所以,我会竭尽全力为你分忧。如果可以的话。”

    “那你目前的想法是什么?”

    君君说:

    “前些时候的朝廷奖惩,极大地助长了三王、五王的风头。他们及其党羽多半认为,在先皇的心里,他们是很钟意的储君人选。那时候先皇精神极佳,想来没人会料到走得如此突然,传位于陛下你的遗诏更加突兀。他们很难转变思维,将你真正视作一国之君。而他们的在朝廷和地方的势力又非常庞大,庞大到了足以动摇国本的程度。这势必是巨大的隐患,此时是先皇的丧葬期,陛下你必然操劳甚多,他们更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准备。现如今,参天阁未开,他们多半会围绕‘天意’进行攻讹。”

    蓝知微深深地看着她,

    “君君,我真没想过,你如此深谙朝廷政治斗争。”

    君君说,

    “我只是多长了个心眼儿而已。”

    “走川先生当初给我说,常言是个聪明的人,但仅限于修行的聪明。而你,有莫大的智慧,只是需要等待自己的福祉。现在看来,走川先生的话,丝毫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