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岳飞的官职大不大

    李寺说道:“怕什么,有我在。”

    赵构看着李寺的脸,良久才问道:“你真的决定去帮岳飞打仗?”

    李寺说道:“没错,这次我必须把金国打趴下。”

    赵构又问道:“你在临安做这么多事情,赚了这么多钱,就是为了帮岳飞打仗吗?”

    赵构联想到了李寺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加上李寺今天下定的决心,都指向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结识岳飞,然后随岳飞去北伐。

    李寺淡淡一笑道:“我不是帮岳飞打仗,我是帮你啊,你才是大宋的天子,谁打仗不都是为了保住你的江山吗?”

    其实李寺说的好听,保江山不假,但绝对不是为了哪个皇帝,那是为了黎明百姓,要想有长久的和平,必须靠战火的洗礼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寺希望岳飞有了他这个先知的帮助,能够尽快的平定天下。

    但是对赵构当然不能说什么深明大义,皇帝只喜欢听好话,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打江山就是为了当王,这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伴君如伴虎,李寺知道即使现在和赵构关系再好,也还要防着他随时猜忌自己,所以他只能这么说:帮岳飞的目的,是为了帮赵构保住赵宋江山。

    果然赵构有些动容了,他激动的说道:“老李啊,有你这句话,我支持你去岳飞军中,明日传我的口谕,你就任岳飞军中的宣抚司判官吧。”

    李寺连连摆手道:“不行。”

    “怎么,你嫌官小?”赵构皱着眉看向李寺道。

    李寺只是一介商人,虽然能力非凡,文武双全,毕竟没有从军经历,而宣抚判官,在军中已经是极高的职权,论权力,仅次于岳飞这个宣抚使本人。

    宣抚使,始于唐代,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先安慰使或宣抚使。宋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

    二府指的是宰相府(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也就是说,这宣抚使已经是为官的顶点了,只有正副宰相和正副司令才有资格担任。

    宋朝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如咸平三年(1000年)参知政事向敏中为河北、河东沿边宣抚大使即是。

    以后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庆历八年(1048年),参知政事文彦博任河北宣抚使,则是专为镇压贝州王则而设的军事统帅。

    皇祐四年(1052年),枢密副使狄青任宣抚使,是武臣任宣抚使之始。北宋末,宦官童贯等也曾任宣抚使。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知枢密院事张浚任宣抚使时,带“处置”二字,称宣抚处置使,职权较宣抚使更大。

    绍兴元年(1131年),大将刘光世任宣抚使,是武将非执政而任宣抚使之始;次年,吏部尚书李光任宣抚使,是文官非执政任宣抚使之始。

    绍兴二年,李光又以吏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为寿春等州宣抚使。从此韩世忠、张俊、吴玠、岳飞、吴璘皆以武臣充使。

    宣抚使在南宋初年设都督军事之前,为方面军最高统帅,此后的地位、职权低于都督军事,在都督军事(督视军马)的辖区内,则受其节制。

    北宋时,宣抚副使只是副长官,并不单独设置,判官则是高级属官。南宋设置的宣抚副使和宣抚判官,都是长官,这是因为资浅而降低使名之故。

    岳飞已经官至太尉,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不管哪个官阶,都是一品大员,你李寺有任何军功没有,就安你一个岳飞的副手,那可是从一品,至少也是正二品,你还不满足?

    李寺听说赵构说他嫌官小,不禁来了兴致,因为古代所有的朝代管制,宋朝是最复杂的,因为有好几个评级标准,一般人搞不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