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张俊的黑历史

    不过司马珍依旧对李寺不把赵构当上帝尊敬有些不满,可谁叫赵构自己愿意呢?

    司马珍当即坐着李寺的马车往天下大剧院去了,一下马车,他就看到了有不少朝廷大员已经站在了兰竹园内。

    一个魁梧的男人一见司马珍,就迎了过来,惊喜道:“哎呀,司马公,好久不见啊,没想到你今日也会来参加宴会。”

    “伯英,你来的真早,近来可好?”司马珍打了一拱手,微微笑道。

    “哎呀,有什么好不好的,我等带兵之人,每日提着脑袋生活,能够苟活下来,已经是皇恩眷顾了。”字伯英的男人冲南方作了作揖,那个方向是赵构的皇宫所在。

    这个伯英正是中兴四将之一,张俊。

    张俊为凤翔府成纪县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时年十六岁的张俊充当三阳(今甘肃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宋徽宗末年,他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

    政和六年(1116年),张俊随军进攻西夏的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这时他才被授予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合围榆次,宋军主帅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崭露头角。同年,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

    五月,他跟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山西榆次),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三千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当时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十二阶为拱卫大夫,相当于军中前四分之一的gāo • guān 。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他发出了宣言: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

    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同年秋,张俊根据自己对形势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敌势方张,宜且南渡,据江为险,练兵政,安人心,候国势定,大举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赵构到达临安,偏安格局形成。"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和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事变,又升承宣使。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他闻讯后,随即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到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今浙江宁波)之战中,张俊率部殊死抗击,毙敌数千人。金人锐气被大挫,加之孤军深入,于是北撤,又被韩世忠围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

    同年十月,金军完颜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今浙江绍兴);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

    完颜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四千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即杨存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