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瞒报财产的下场

    “众爱卿,马上到年底了,今年天佑大宋,在众爱卿的努力之下,大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今日将诸位聚集在此,朕想听听诸位的年终总结……”

    百官这才知道,原来赵构是要听取官员们的工作汇报。

    但是不对啊,皇帝一般只召集三省六部开大会,怎么今天到了这么多人呢?

    如果是挨个听过去,只怕从头天搞到第二天白天都未必汇报的完。

    其实赵构的这个举措是李寺出的点子,这在后世叫年会。

    年会的目的就是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计划未来一年的工作重心,顺便吃吃喝喝庆祝一下。

    赵构没有提前发通知,就是想看看底下这些臣子的临场发挥能力。

    这一个个的上朝的时候口若悬河,你怼我我怼你,有时候连皇帝都不放过,现在到了上正场的时候,看你们有什么能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部门的正长官才能出列。

    赵构第一个就点了兵部尚书。

    虽说宋朝元丰改制后,兵部从枢密院那里拿回来一点权力,不过依然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一个部门。

    但是既然挂名兵部,自然对前线的战事也是有影响的,所以赵构第一个点兵部的将也情有可原。

    枢密院的大人们一般都在前线作战或者督军,今日出席的并无枢密院长官,由兵部尚书来谈谈战事,倒也说的过去。

    大部分人不知道枢密院和兵部的区别,既然有了枢密院,为什么还要有兵部呢?这就要从枢密院和兵部的职责划分来理解了。

    枢密院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掌军政大权,枢密院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全国范围内军队调发屯戍,分属北面、河西、广西等五房。

    第二,武官及宦官选授,分属吏房和小吏房。注意,宦官的任命是通过枢密院发布的。

    第三,第三,军事训练、校阅,分属教阅房。

    第四,负责西北三路保甲和弓箭手,属民兵房。西北保甲和弓箭手战斗力较强,是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因此特属枢密院。

    第五,一般外交,属北面房。与外国普通交往由枢密院负责,所派外交人员称为“国信使”。当然,私下沟通、派遣间谍也是由枢密院负责的。

    第六,战马饲养,属支马房。

    枢密院共设十二房,每房最高领导为副承旨,其下是主事、令史等。枢密使是枢密院最高领导,位在宰相下,参知政事上。

    不过,元丰改制后至靖康二年,并无枢密使一职,最高领导是知枢密院事。建炎元年,才重设枢密使。

    兵部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民兵、厢军、土军。除禁军和西北三路保甲、弓箭手外,其他战斗力较低的军事武装的招募、屯戍由兵部负责。

    第二,仪仗。皇帝升朝、庆典、祭祀、外出、接见外国使臣的仪仗由兵部负责。

    第三,武举。

    第四,测绘、保管各地地图。这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资料。

    第五,马匹、驿站事务。

    从这些区别来看,兵部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和民兵组织,枢密院管的就是海陆空三军了。

    或者从职责划分,枢密院负责对外作战,兵部负责对内安全。

    兵部尚书第一个发言,自然是亚历山大,好在没人对他感兴趣,因为宋国的主要压力都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国内可以说是国泰民安。

    各部尚书都畅谈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朝廷大员不愧是朝廷大员,个个说的天花乱坠,这和南宋国内的繁荣局面是分不开的。

    最后自然是轮到了秦桧发言,作为一国的宰相,秦桧的主要工作还是保经济促增长,这一点他还是做的不错的,成绩有目共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