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抄家”了

    “唉……”

    曹操深深叹息一声,随手将手中竹简扔下,也不知是因何,心下没由来的一阵烦躁,往日酷爱的兵书战策也成了索然无味……

    “阿瞒……”

    院中传来父亲曹嵩低沉呼叫,曹操忙从低矮木榻起身,又仔细整理了下衣衫,这才打开房门走出,正见身穿朝服的父亲站在院中,忙上前抱拳。

    “父亲。”

    看着远比往日沉稳了许多的儿子,曹嵩微微点头,人却转身走向院门,曹操忙跟在左右。

    “我儿年近而立,又是陛下身边议郎,日后当谨言慎行,不可再如少年之时纨绔妄为。”

    见曹嵩又再提起往日胡闹,曹操也只得低头应承。

    “父亲教诲的是,孩儿不敢再妄言胡为。”

    ……

    “唉……”

    过了好一会,曹嵩深深叹息一声。

    “屠家小儿之事你已知晓,使匈奴中郎将是两千石大吏,非文韬武略者不可担任,一屠家小儿……”

    “一者年幼未经人事,二者又未历经战阵厮杀,三者……那小儿名声若何,阿瞒自是知之甚深,如此不忠不孝,又如何可担此重任?”

    曹操一阵沉默,最后也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使匈奴中郎将不仅仅是控制、驱使匈奴人向北厮杀,不仅仅是为国守御外敌,更为重要的是调和汉朝与匈奴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潜移默化,将南匈奴融入汉家血液中。

    控制、驱使,就需要匈奴中郎将拥有足够的智慧、手段、能力,不仅要让匈奴人俯身听命,还要有能力打胜仗,要不然谁会听你的?

    调和匈奴人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使之潜移默化承认大汉王朝,逐渐让匈奴人成为大汉朝的子民,就需要有足够的品德、仁德,否则就会成了那身死的张修,也让匈奴人更为敌视大汉朝,转头成了大汉朝的敌人。

    而这一切条件,一小儿具备吗?

    曹操沉默良久,不得不低头默认了曹嵩话语。见儿子如此,曹嵩又是一声苦笑。

    “屠家小儿一无仁德品行,二无治世统兵之能,自是不能担匈奴中郎将一职,然现实的河套草原并不乐观。”

    “鲜卑人每每南下掠我汉家为奴,外患未除,那张修又擅杀美稷单于,以至于匈奴内乱暗生,偏偏当此时,朝廷又是贪鄙宦官横流于世,陛下更是每每党锢捕杀清正之臣,国库早已空虚无力……”

    “内忧外患啊……”

    曹嵩苦笑长叹,许久方才再次开口。

    “外有每每侵入鲜卑之贼,内有摇摆虎狼之匈奴,正值国库空虚,无力招兵北上御敌之时,那屠家小儿虽有自寻死路之意,若他能自募兵卒,为父心下亦是赞同的。”

    曹操微微点头,正色道:“父亲所言甚是,若能自募兵卒为国守边,虽有诸多不足,未必不是权宜之法。”

    曹嵩点头赞同,又是一阵苦笑,叹气道:“不仅为父一人赞同,三公亦是此虑,只是……只是……”

    “唉……”

    曹嵩长叹一声,脸上愈发的苦涩无奈。

    “天尚未亮,为父得了个消息,屠家小儿不仅要买下‘使匈奴中郎将’一职,还有……定襄郡、雁门郡,除此之外,陛下亦欲将朔方、五原、云中三郡与了那屠家小儿。”

    “什么?”

    曹操大惊失色,一脸难以置信。

    “父亲,此事万万不可!若那小儿证明了自身能力,有能力为国征战御边还罢,可若……若是丢了定襄、雁门两郡,北地胡人必是一鼓而下侵入并州、河东!”

    曹操自幼酷爱兵书战策,曹嵩刚说到“定襄郡、雁门郡”时,他就本能的发觉到了不妥。

    曹嵩苦笑道:“为父自是知晓此事万万不可,可内宫一干宦官们……他们已经说服了陛下,也幸好陛下尚未真正下了旨意,还有阻止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