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僧化缘缺一碗

    于苏乞年而言,这也当成了一种磨炼,等到他将这一缕异种真气全部炼化,恐怕届时一身修为,会迎来一次大的跃升,这一缕异种真气之精纯,可比当初的三名大寇传人精纯雄厚太多倍。

    当然,苏乞年也可以用他积蓄的数百滴元气液,照样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十分可观的修为,不过他并不想那么做,从他踏入武当山的那一天到现在,满打满算都还没有一年,他就跨过了这一代武当无人能够跨越的十层《龟蛇功》,一举筑基,开天辟地,不管他读过多少佛道经典,多少圣贤道理,又下山经历过多少凶险,到底缺少了一分时光的积淀。

    这就好像是一根檀香紫檀,从砍伐下来,再到以特殊工艺浸泡、阴干、再浸泡,如此循环,其实最后也还是一根紫檀木,不过相比于最初,木性却要稳定了无数倍,不容易干裂,更加油润,不易生蛀虫。

    练武同样如此,修为境界是一回事,积淀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同样境界的练武之人,彼此之间的差距之一。

    清晨,空气很清新,苏乞年推开门,这一座紫阳城的早上似乎格外的热闹,不少喝早茶的人早早的在这里聚集着,热腾腾的包子,淡黄绵软的馒头,婴儿拳头大,皮薄如纸的灌汤小笼包,还有一壶清茶,老人,商客,妇女,孩童,满满的市井味道,落到苏乞年眼里,还有满满的回忆。

    已经有一年多了,他记得,坐在如这样热闹的大堂里,蒸腾的白色雾气,不只有他。

    原来,这里才是仙境。

    苏乞年心中生出明悟,他走下楼,走进蒸笼四溢的雾霭里。

    等了片刻,才寻到一个空位,在小二的招呼下,他坐下来,将怀中有些硌人缺角瓷碗连布一起取出来,放在桌上,再点了一碗鱼汤面、一叠烫干丝、一笼灌汤小笼包、一壶刚刚泡开的茉莉花茶。

    客栈大堂里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苏乞年笑了,背后长刀微不可查地轻鸣。

    真是迟来的一刀。

    “阿弥陀佛。”

    苏乞年挑眉,就看到眼前一身如墨的僧袍。

    年轻和尚看上去很清秀,目光幽深,此前苏乞年所见的邪气竟收敛一空,他如一个普通的和尚一般走进来,就这样径直在小二狐疑的目光下来到苏乞年桌前坐下。

    “好久不见。”

    “我以为你死了。”苏乞年淡淡道。

    “施主未死,小僧尚未超脱,怎么会死。”

    年轻的邪佛弟子看上去风淡云轻,不过相比苏乞年最初见到时,却似乎生出了一些变化,这变化说不清,道不明,似乎是多出了几分,人气。

    不错,就是人气,苏乞年这样想,但还是一身邪气,只是懂得在普通人面前收敛了。

    至于其修为,苏乞年发现,自己提升虽然快,但是这邪佛弟子提升似乎更快,这一些时月未见,他似乎已经饿虎跳涧,步入三流小成之境,甚至还不止,已经在通往三流大成的路上走出去了很远。

    这样的修为,放在普通三流高手身上算不了什么,但是如这邪佛弟子,同样贯通了一身暗窍,就不能够小觑,单论修为,除了未曾觉醒本源,已然不比二流下乘的龙虎境高手逊色分毫。

    事实上,苏乞年有些想不通,这样一个邪气森森的年轻和尚,怎么会得到扬州大明寺《降三世明王身》的传承,难道他真的是大明寺的弟子?

    况且,将《降三世明王身》这样刚阳纯正的佛门武学练得如此邪气森森的,苏乞年也是闻所未闻。

    “不请小僧吃一口吗?”邪佛弟子忽然道。

    苏乞年凝视他看上去莹白,没有一点污秽的脸,直到这些邪佛弟子有些恼怒,道:“看什么!虽然我要杀了你,但现在还没有动手,你应该感到庆幸才对,请我吃一顿,我一定会下手轻一点。”

    他说得似乎占了天下最大的道理,却听得苏乞年嘴角轻轻抽搐,最后将桌上一笼才吃了一个的灌汤小笼包推到他面前,淡淡道:“你脸皮真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