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虚实

    同僚提起,都会赞一句蒋太尉家的儿子相貌周正气宇不凡。别的再找不出什么像样的优点了。

    就凭他这资质,十八样武艺,没一样精通。也就仗着老爹在内廷混混日子罢了。

    去执掌护军?开什么玩笑,你以为护军都是吃闲饭的?谁都能干得来?

    司马懿却不知是不明白蒋济心中所想还是故意装糊涂,仍是在旁不遗余力地极力赞道,“子通何必谦推,先帝太和年间,老弟您也曾执掌中护军,那是众人咸服,交口称赞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相信令郎必能青出于蓝!”

    这话更是吹嘘得有些没边了。

    连洛阳城的老百姓都几乎人尽皆知,蒋济在执掌中护军期间,素有贪财敛财的不佳名声,民间甚至编有顺口溜,讽照揶揄此事。

    司马懿从人家儿子夸到老子,一通溢美之词夸得纵使脸皮如城墙的蒋太尉都禁不住有些脸红。

    他只能厚着脸皮哈哈一笑,“老夫才浅德薄,犬子更是不成气候,全仗着各位叔伯照应抬举,才有今日,也就在老夫身边混混日子罢了……”

    “子通何出此言?老夫常听家中几位犬子提及令郎。尤其子元,更是对他称赞有加……”司马懿继续大力赞道。

    见对方一个劲儿地卖力赞自己儿子,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蒋济也就投桃报李相互吹捧道,“说起文韬武略,用兵布阵,俊英怎及子元?子元才能过人,勇武刚毅,堪称同辈中人之翘楚,或可一试。”

    “子通贤弟谬赞了,子元性情刚直,遇事不知转圜,过刚易折,怎堪胜任护军重任?”司马懿煞有介事地推辞道。

    “仲达兄此话怎讲?”蒋济颇不赞同,“武将不同文官,男子汉大丈夫没点儿血性,何以治军!军国大事面前,应当良材善用,当仁不让,老哥就莫再推却了……”

    刚说完这句,蒋济一拍脑袋,暗道不妙,感觉已被司马懿绕进去了。

    他千防万防,似乎还是着了这老狐狸的道了!

    司马懿当真非同凡人,目前朝中都还在热议征西,他的算盘却早就打到护军上去了。

    这几年,对于朝中派系相争之事,蒋济一直在其中和稀泥,抱着提防兼自保之心。

    他虽然和司马懿之间有些旧交情,但自曹芳继位后,曹马两派争斗逐渐由暗至明,日趋紧张。为避免涉入过深,这些年,蒋济很是谨慎,和两派间尽量都维持着面上和气,但是也都谈不上关系多密切。这几年,他与司马懿之间的走动也并不频繁,关系较年轻时也淡了不少。

    果然,听到蒋济之言,司马懿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喜色,他轻轻放下茶盏,“话虽如此,如今朝堂局势不同往日,仅凭老夫之力,怕是分量不够。惟恐犬子资历甚浅,难以服众,还请其各位叔伯扶携一二……”

    经历一番九曲十八弯的转弯抹角,终于把此行的真正目的道出了。

    “仲达兄莫拿老夫说笑了,老兄可是当朝太傅,堂堂天子之师,诸臣之首,又何需我等提携?”蒋济笑着打哈哈。

    “子通贤弟在朝中得心应手八面见光,此等提携后辈之事,舍你其谁?”

    得,这分明是抬着他做好人呐。

    对方都将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蒋济也只好顺水推舟送个人情,“中护军乃朝廷门户,职责甚重,非是些混日子的闲职可比,自然是能者居之。若真是夏侯太初调任雍凉,陛下和群僚上朝时必会慎重商议此事,老夫相机行事,秉公尽力就是。”

    蒋济并不想得罪老友司马懿。但是他的话里也留了不少余地。

    因为此事不仅涉及两派之争,还关系到夏侯玄。他以前与夏侯尚的关系颇好,一直当夏侯玄是子侄辈,私心里并不希望夏侯玄掺和征西这趟浑水。

    所以,对于雍凉都督和征西将军,蒋济心中其实另有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