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秘闻

    伴随着竹筐升高时“吱吱呀呀”令人心惊肉跳的声响,韦诞慢慢升至半空。

    往上一看,是青天白云。往下一看,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小黑点。

    韦诞是个彻彻底底的文臣,没练过武还有些恐高,这辈子是第一次站到这么高的地方——一个二十五六丈高的摇摇晃晃的竹筐内。

    他强自镇定,深吸一口气,抬臂,松肩,执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写完,“凌云阁”三个大字跃然匾上。

    “好!真笔力非凡大气磅礴!天下第一榜书名不虚传!”曹叡带头抚掌大笑。

    “陛下英明!”

    “陛下好眼力!”

    底下都忙于逢迎圣上歌功颂德,大多人都忘了半空里筐里之人的死活。

    韦诞方才强自提着一口气完成差事,腿都软了。下来却比上去时更难。

    上去时,拉轱辘只要匀速用力即可,下来时却没那么容易控制力道。而且,既然题匾的任务已经完成,若是皇帝要存心为难谁的话,谁都难保证中途麻绳或者轱辘会不会出点儿什么问题股,导致意外下坠。

    夏候玄身姿笔直地立在筐下,他和韦少季一直仰着头,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竹筐。

    他脱了外袍,紧紧衣带,冲韦少季点点头。而后大步走向那几名工匠,伸手拍了拍负责摇轱辘的那名工匠,道,“我来吧。”

    周围溜须拍马之声渐渐安静。

    虽然夏候玄练过功夫,而且功夫不弱。不少人还是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

    曹叡脸上的笑容有些玩味。

    二十五丈,二十四丈……二十丈,十五丈,十丈……竹筐离地面越来越近了。

    夏候玄紧咬牙关,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粗麻绳,一圈儿,又一圈儿……

    终于,韦诞又随着竹筐“吱吱呀呀”地落到了地面。

    “朕就说嘛,这‘凌云阁’三字,非卿不能写出这磅礴气势来!朕必重重有赏。”

    曹叡走过去,赞许地拍了拍韦诞肩膀。又瞄了一眼他身后满额汗水手掌通红的夏侯玄,言有所指地笑着加了句,“韦卿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啊!”

    而后一甩衣袖,施施然摆驾回宫。

    “爹!”韦少季跑过来。

    “师傅,你的头发……”

    “无妨……”韦诞声中满是疲惫。

    他到现在犹感两腿发软,冷汗直流,这一趟上下,近乎索命之旅。上筐之前,他头发胡须尚是乌黑,等题完字从筐中出来,已然半数变白。

    “太初,幸亏当初没让你跟为师学榜书。”又转头对韦少季道,“从今而后,你也再不必写这大字了。”

    据说,那次从竹筐出来回府后,韦诞便将家里的大笔烧了,并且当场立了条家规:韦家子子孙孙,皆不准再习大字榜书——这玩意儿闹不好是要玩儿命的!

    “你看,什么是皇权积威?这就是了——皇上随便一句话,即可要了一个人的命,也能断了一个人的前程……”司马懿眼望凌云阁,由衷地感叹道。

    说话间,马车已行至皇城西北。西北角有三座南北相连的小城,上面皆以青灰瓦铺就屋顶。在一派黄色与朱红为主色调的皇家建筑中,这小城显得有些许突兀与肃穆。

    “子元,你可知这小城的来历么?”

    或许是今日在朝堂上有些情绪隐抑未发的缘故,司马懿今日的话比平日要多些。

    “回父亲话,此乃金墉城,取其‘固若金汤’之意,又唤‘洛阳小城’,乃明帝时期在旧城基础上增建而成。城小且固,南北总长约三百丈,东西宽约七十五丈,墙厚六丈许,内有宫室楼宇,设防严密,是皇城军备据点和戍守要地之一。”

    “嗯,子元所言不差,不过,此乃其一而已……”司马懿若有所思地望着那小城,“你可知道,到目前为止,金墉城还有一个特殊用途,却并非用于战事,而是囚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