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委婉点

    李知礼认真道:“昨日张雅师妹也在,知道我并没有说谎。”

    张雅下意识想嗤之以鼻,但想起那日的感触,又有些无力。并且白云书院在前,自然停止内斗。

    “嗯还行”她闷闷不乐道。

    闻言,在场所有学子面面相觑。

    尤其是白云书院的学子,一脸你在逗我的表情。

    替他人献词,闻所未闻,若真有这般出色,为何亲自不来,这可是能得到大儒们赏识的好机会。

    难道那叫做徐长乐的学子有这般孤傲自信?

    李道光转过头来,面露好奇期待神色。

    半首还是徐长乐那小子刘醇知根知底,实在燃不起什么信心,轻声道:“那便说来听听。”

    李知礼脸色肃穆,轻拍衣袖灰尘,随后站直眺望天边,一字一句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

    刘醇眯起眼睛,只觉得开篇便与大部分诗词描景不同,不说出色,但好歹占一个奇字。

    如今魏朝学子做诗词,格式僵化,缺乏灵思,乃是最大弊端。

    他下意识权衡觉得,若是接下来都能保持开头这种出奇之意,不说入品,但最少也能跟白云书院众诗篇平起平坐。

    李知礼停顿片刻,接着道。

    “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所有人皆是眼前一亮。

    气势磅礴,词意大气而豪迈,期间还夹杂些些许不甘愤怒。

    再想起那北域二万多丧命将士,恨不得仰天长啸,将怨气挥洒,只觉感同身受。

    这等开头,不是正如了他们最开始听闻消息时的真情实意吗?

    刘醇猛然握紧凉亭扶栏处,仅仅片刻又自己打断了自己先前念头,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因为仅仅这等开篇,就已经超过了今日所有诗词。

    李道光面露思索,眼神望向亭上,只见那金色学铃无风自动,清脆铃声开始从凉亭内不停传出,如春风拂心,仿佛在众人耳畔响起。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李知礼似是故意掉人胃口,再次停顿片刻,微笑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空气一片死寂。

    亭内的学铃如海浪般不停涌来,声势浩大,道音传遍了整个介子山。

    这便是最好的证据。

    不需要再有人评价,也没有人有资格评价这诗词好还是不好。

    诡异的是明明开篇如此其实动人,豪迈沧桑的开篇,读到最后,却突然让人莫名沉思,恍惚而茫然。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身儒雅白衫的李道光喃喃自语,品出了不一般的味道。

    不仅仅是大魏边关将士,就连他们读书人也是如此。

    对于他们而言,数十年读书功名,数千里阅历山河,如今短暂的名利争端又算的了什么?

    待日后年老体衰,头发花白,如今的一切唯有空悲一场。

    而对于学子而言,珍惜如今的时光,安心读书,王朝兴盛,这才是对那些战死的大魏将士最好的回报。

    “好一个莫等闲好一个莫等闲”李道光和身旁的刘醇对视一眼,皆是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撼和感慨。

    越发思索,越能明悟此间诗词的概括性,普及性,育化性。

    大道至简,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道尽了人间沧桑。

    然而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然而却还要一名儒生警醒他们。

    “可育化万民之词,是为传世诗词啊”刘醇面色复杂,顿时想起这还只有半首于是猛然抬起头,问道:“徐长乐何在!”

    李知礼为好友开心,弯腰回答道:“今日不知,不过徐长乐大哥徐金慎作为左千牛卫长,此时正在山脚镇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