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楼内外

    从袖中取出临走时赵塚子给的那把木制匕首,手上把玩了一会儿之后,放到了桌面上。揉了揉脸庞,让自己清醒些,戌甲这会儿须先理出个头绪来,想好今后每日该做些什么,以免让自己闲下来,以致生出心病。那日赵塚子扔给戌甲的乃是一册图谱,录有短刃攻防的基本技法,意思显然是让戌甲自己按照图谱拿那把木制匕首练习。此外,有药房学到的掌中控火及托药之法。另外,房内尚算宽敞,可习练些拳脚,站一站桩。最后,还可熏香打坐,修练道法。乍一想来,颇有些事可做。稍稍调息片刻,平复心情气息之后,戌甲站起身来扎起混元桩。来日方长,再是难过,也得慢慢适应才行。

    约莫扎了一个时辰的桩,掐指算来也差不多到了平日去药房的时候。盘腿坐上蒲团,伸出一手摊开,仍是自五指指尖回流灵气至指根,只是不再汇聚于掌心,而是试着于指根处朝上喷发灵气,这便是以灵气托药。

    当日学此托药时,戌甲就曾问过潘蜀椒,自己的火属灵气本就易燃,若以灵气将药托起,其下再引出掌火,那岂非很容易将托药的灵气一并引燃?潘蜀椒解释道,这便是掌火急炼的真正难处,且不唯火属灵气,木属灵气也是如此。故而指根喷发之气柱及托药之气垫须与掌心灵火隔开距离,令气柱与气垫虽受热,却不会被引燃。这便须一心多用,在指根处将回流的灵气分作两束,一束喷发,一束汇聚手心,至于手掌别处则不能泄出一丝一毫的灵气。且须时时盯住掌火,勿令其过盛而引燃。

    因戌甲平日炼制药胚时接触过一些金石类的硬物,又问潘蜀椒说,掌火既不能过盛,那炼制之温就无法太高,若是遇上难以熔炼之物又当如何?潘蜀椒又解释道,如此便要换一种手法。即不再分出灵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汇聚于掌心,并以掌火烘炙,而只从指根高喷灵气,并就势引燃气垫,将所炼之物边托边烧。待熔炼完毕,猛然撤去灵气,并迅速重新喷发灵气,在更低处形成未被引燃的气垫,以此接住炼制好的药材。

    最后,潘蜀椒补充了一点。说火属灵气易燃易爆,故而以前一法炼制时须更加专注小心,掌火宁小勿大,炼制宁停勿急。而用后一法炼制时把控好灵气喷发大小即可,较之木属灵气反而轻松容易些。

    从来想比做容易得多,戌甲在药房里跟着练了两日,也只是记住了步骤,慢慢能模仿出样子而已。稍有分心,或是毛躁,气垫便会被冲散或是成不了型。因此,一想到真正的掌火急炼须一心多用,戌甲就只能无奈摇头,实在是太难了。

    好在有潘蜀椒的指点,教戌甲不着急气垫之事。先自指根少量喷发灵气,勤练之。专心摸准其中的感觉,而后可酌情缓缓放量。待收放熟练之后,自可摆动手指,任意调整喷发方向,此时便不难找出自己习惯的力道。

    一只手摊着练了半个多时辰,本想歇歇再练。可抬头环视了一圈有些阴暗的房子,顿时心里空唠唠的。提醒自己不能闲着,便摊出另一只手接着练。将近两个时辰过去,腹中的灵气似已有些枯竭,筋骨也有些疲痛。站起身来,一板一眼地打起拳脚,疏通活络血脉。窗外的光亮渐渐暗了下去,收起拳脚,拿起窗外扔进来的香片。照着往常的习惯,盘腿坐在榻上,熏香闭目,打坐调息。在这栏楼的第一日,戌甲就算过去了。

    第二日仍是如此,到了第三日清晨,有人自外面开窗,问戌甲想不想放风。一时间戌甲竟是想都没想,立马点头说想。来人便打开房门,领着戌甲来到楼下的四方形场地。说起来,这里虽不是什么好地方,却也并非见不到半点景致。场地的四角方向各有一个不算太小的圆形花草坛,围着坛边有长椅,能看到一些人正坐在长椅上,而不远处则站着几名黑衣人,显然正盯长椅上的人。

    戌甲寻了一张长椅坐下,领路的黑衣人便退到场地一边。抬起头看着天空,戌甲眯着眼深深地呼吸几口,然后低下头看着地上铺路的石头,就在那里发呆。好一会儿工夫,总算缓了过来。戌甲直起了身,有些茫然地同坐在身旁的人点头招呼。而后扭着脖子,细细看着周围的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