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骇浪(二)

    “那是宋宗主的另一个姐姐,叫宋晚亭。”这次说话的是谢商陆,“北谢南宋世代不和,宋女侠执意嫁与谢世叔,被无色山庄逐出了家门。”

    谢商陆是谢家人,她说的这些旧事应当不假。

    陈溱品了口茶,心想,这无色山庄宋家也不简单。

    在茶楼歇息过后,她们一行就动身前往船坞。

    她们此行乘两条船,一艘是要赠与汀洲屿的,杉木所制,船长十丈,宽两丈有余,能载百余人。共四根桅杆,最高的有七丈,能扬四帆。船舷和船艉两侧各设有十个长橹,能使二十人共同摇船,即便无风也能很快航行。

    陈溱想起在街上见到春水馆的画舫时,宁许之还说碧海青天阁的船坞不造那么大的船。

    嗯,不造那么大的,但是能造更大的。

    另一艘则是让她们返程时坐的,长三丈,六橹二帆,载三十余人绰绰有余。

    两艘船在船坞附近、姚江边上下水,小船船头用绳索和大船船尾相连,十七人均乘大船。

    姚江的水流虽称不上湍急汹涌,但好歹是顺着她们要去的方向流的,所以众人坐在船肚里也不用摇橹,这三十里行得十分轻松,等进入东海海域时也不过酉时,天色尚亮。

    极目远眺,只见茫茫海水,蔚蔚碧蓝,远处海天相连,恍如天地之尽头。在这里看海和在碣石台看海是不一样的,在碣石台上时沧海浩阔而遥远,而航行在海上,一摇橹,就能触碰到水波。

    高越之遥望远处道:“一百来里的航程,如果顺利的话,三日就能到,杜若花会在八月廿二,绰绰有余。”

    她们在山上过了中秋才下来,今日正是八月十六。

    于是便由高越之的亲传弟子乔湘持针盘记录航线,一名渔家出身的弟子掌舵,其余弟子们七人一组轮流摇橹。

    天色愈来愈暗,海色愈来愈深,陈溱摇完橹,从船肚子里上来,趴在船舷上向外望,只见月影被粼粼水波荡来荡去,金光流转,海风带着丝缕凉意掠上面颊,潮声阵阵。

    《洪波十三式》中的第十二式“承平”、第十三式“无涯”忽涌上脑海,凝眸思索间,她对剑法的参悟又上了一层。

    黄澄澄的月影忽地一黑,陈溱探头一瞧,只见一个硕大的黑影击碎了海上圆月,正缓缓朝她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