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露(一)

    巫山叟怪笑着接过香丸揣进怀中,脚下生风地上了楼。

    此时,陈溱正端坐梨木鼓凳上,手持小扇轻敲桌面。那双手极少拂弦,指尖无茧,晕起莹润的暖红珠光,腕凝霜雪,几欲和白玉扇骨融为一体。

    “喀嚓!”小扇的扇柄被她攥断,陈溱怔了片刻,起身倒了一杯清茶,泼灭鸨母方才点上的熏人盘香,又去推开了靠街的窗子。

    鸨母给她挑的这件水红罗裙是时兴的样式,用料却又软又薄,透过薄衫能瞧见素白的里衣。凉风拂来,将她身上的轻纱袅袅吹起。

    纤裳玉立,衣袂翩飞,飘飘似舞。

    窗外,树上挂着点点灯笼和万千红绦,有俏丽少女挽着手从树下走过,弯腰在洛水之上放了两盏莲灯。

    陈溱攥着纱帘,阖上了眼。

    倘若年前卫冉没有扭伤脚,自己也不会顶替她入宫献舞。

    倘若除夕夜自己留在揽芳阁,她们也会也像往年一样放两盏河灯。

    五年了,终于要离开了。

    只是,在离开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做。

    房门被骤然推开,陈溱转过身来。

    巫山叟兔头獐脑,与传说中并无太大区别。他年纪大了,却喜欢打扮自己,只是敷的粉夹在皱纹里,变成了一道道白线,整个头就像一只布满碎纹的黄瓷瓶,配着脸上狎犯的笑,颇为诡异。

    陈溱没有半分恐惧,反而倚窗勾唇。

    只一笑,就让那老叟看直了眼。

    少女云鬟雾鬓间斜插了一支银钗,小巧的脸上,眉如远山,唇似嫩樱,腮若桃花,一双眸子掬了盈盈秋水,笑时眼尾微翘,愈发娇艳妖娆。

    她身量尚小,楚腰纤细,乘着月色缓缓走来,衣裙葳蕤生光,端的是柔枝嫩叶,袅娜生姿。

    巫山叟再把持不住,走上前去张臂就要抱她。

    陈溱持扇将他推开,佯装逗趣,巧笑道:“郎君瞧瞧奴家发间戴的银钗。”

    老叟被她这么一叫,浑身骨头都酥了,哪有心思看什么钗,只问道:“如何?”

    陈溱笑得更深:“郎君当真不觉得眼熟吗?”

    老叟这才看了两眼,只见钗头雕着芙蓉花,并无特殊。他眼珠骨碌一转,道:“这钗确实好看,可芙蓉不及美人妆,看得我只想芙蓉帐暖度春宵啊!”

    说罢,又迎上前来。

    陈溱面色不改,莲步轻挪,退至墙边时,反手取下墙上挂着的琵琶横在两人之间,娇笑道:“郎君莫急,待奴家先奏一曲。”

    老叟心中疑惑,道:“那鸨母说你不会弹奏。”

    陈溱目光更媚、声音更娇:“那是她们不配听。”

    老叟来了兴致,“既然小娘子会弹唱,不如给我唱一曲……”

    陈溱打断他:“奴家不会唱曲儿,就随便念几句诗吧。”

    “也好,也好!”

    二人走至圆桌前,分别在鼓凳上坐下,老叟顺手就往脚下的镂空银制香炉里添了一枚香丸。可他不知,炉内皆是茶汤,早就燃不起来了。

    陈溱转轴拨弦,像是试了试音,启唇吟道:“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朱唇带笑,媚眼含情,倾城之欢竟非虚言。

    巫山叟看得痴了。

    轻拢慢捻间,琵琶声嘈嘈切切,切切嘈嘈,逐渐辨不出曲调。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四弦颤颤,寒风乍起。

    插着白梅花的瓷瓶遽然迸裂,碎瓷飞射。挂在梁上床上的帘幕纱帐被划破,于风中猎猎作响。香炉银盖被冲飞,茶汤混着香灰溅了一地。花香和茶香混在一起,氤氲开来。

    巫山老叟按着刀,想要砍碎琵琶,可他离得太近了,从琵琶弦上传出的绵绵内力化为气劲,震得他耳中轰鸣,嘴唇外翻,鼻子喘不上气,眼眶几欲崩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