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这夯货

    家中这夯货若肯出去走动走动,倒有几分利好。

    想了想,他扭头看向陆老娘,道:“不行,我还是放心不下,我得去叫上大郎,让他同我一起到衙门里去一趟,去拜望一下周县君的为好。”

    说话间,他就要迈步出门。

    不提防,陆老娘却忽然道:“你慢着……你要去哪里,我却不管,只要你觉得你那腿脚的伤好了,爱去便去就是,只一个,你不许惊扰了我儿!”

    陆老爹无奈回头。

    却听陆老娘又道:“我儿关门前叮嘱我的,要我帮他看着些,不拘谁来,都不要敲他门,他说他最近写了好多诗文,攒下好多的气没消化,要闭关!”

    陆老爹无奈,有心想说两句什么,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开口。

    这夯货!

    “也罢!那就我自己去!”

    说话间就出了房,一边走去大门,一边忍不住在心里小小吐槽,“头发长见识短!你瞧瞧你养的这夯货儿子!都多大了,还要我老爹带着伤为他奔走!偏就一心的护着,自小就不许打,打一下便如剜了你的心头肉……”

    心里嘟囔着,一路径直离了家,很快就出了坊,但行到一个岔路口时,他却又有些犹豫——他委实的是有些怕那些做官的人!

    仔细思来,反复想去,最终他一扭头,反倒是直奔松山书院去了。

    于他而言,松山书院附近并不陌生。

    一来整个邺城他都很熟,二来两个儿子都在那里读书修行,他平常自然也就颇多关注,时不时出去办差走一趟时,只要顺便,他都要带着属下们从那松山书院的街上走,每当此时,便要念叨两句,“这俩夯货不知道在作甚。”

    大家都知道他家两个儿子都在里面念书,便要奉承几句。

    每当那时,便是他最得意的时候了。

    比喝了酒都要高兴。

    松山书院附近向来是文华荟萃之地,最不缺书店、茶肆、酒肆和食肆。其中许多酒肆和茶肆,更是许多书院学子都日常去的,最是本地文坛各种动向消息的汇集之地——陆老爹便想着,应该先过去望望风向。

    到了书院附近,他选了自己平日便熟的一家茶肆,望门便进。

    那里茶博士认识他,忙打招呼,便掌柜也认识他,亲自踱出柜台来逢迎,笑着道:“听闻尊老爷要升官啦!恭喜恭喜,今日这壶茶,便由小店来请,如何?”

    陆老爹平日里出公差到这附近走动时,时不时便要到他店里来要一壶茶解渴,倒不知多少官中的银钱公帑都花给他了,这时白吃他一壶茶,倒也不虚,便笑着道了谢,又是客气,说着消息还未落地,不敢当贺之类的话,眼睛却在店里左右的看——店里竟是只有一桌客人。

    那茶肆掌柜自来消息灵通,这时似猜透他心中所想一般,笑眯眯抬手往上一指,“上头倒有两桌书院的弟子们,刚才还听见议论令郎的诗文呢,夸的不得了,只是怕有麻烦,这不,也等着消息呐!要不,您上去哨听着?”

    陆老爹顿时点头,“茶水送上来!”然后也不待茶博士引路,自己就轻手轻脚地上了楼——楼上果然有喧闹声,一听就是那帮学子。

    而且稍微一听,他们正在议论的,可不正是什么“洵兄”?

    只是却不巧,他才刚在楼梯上冒了头,抬头一打量,正与一个目光对上,对方愣了一下,张口就要说话,陆老爹赶紧做了个“嘘”的手势,又连连摆手,那人这才罢了,装作不曾看见他,仍旧坐着,听人在那里高谈阔论。

    此人却正是自家大郎那同窗好友,裴易裴大郎!

    “……如易兄所说,那洵兄如今已有一首四星之诗,一首三星之诗,并一篇四星之文,其作品三篇,至低亦为三星,可知其才力雄壮!此正乃我邺城,我魏郡百年未有之大才也!若书院非要为难与他,却是叫外地人看了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