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不愿意

    大宋、南齐、西唐、北燕,乃至塞外蕃国,长短句一时大兴。

    而这位吴潜,就正是近一百年来,写词写得比较出名的一位大家。

    他的作品,曾有多达五篇,得到过四星的判定。

    全都是词。

    随手翻开一页,书页都已经被多次的翻阅,弄得有些卷了毛边了。

    可见原主的用功之勤,也可见他对这本词集的喜爱之深。

    这是一首《沁园春》。

    名为《沁园春·落雁横空》——

    「落雁横空,乱鸦投树,孤村暮烟。

    有渔翁拖网,牧儿戴笠,行从水畔,唱过山前。

    云阁还垂,雨低欲堕,何处行人唤渡船。

    萧萧处,更柴门草店,竹外松边。

    凄然。倚马停鞭。叹客袂征衫岁月迁。

    既不缘富贵,功名系绊,非因妻子,田宅萦牵。

    只有寸心,难忘斯世,磊块轮囷知者天。

    愁无奈,且三杯浊酒,一枕酣眠。

    禁妖族得气。」

    这首词,被「天机」判定为三星之诗。

    不需要标注,每一个「开窍」的修行者,都能一眼感知。

    因为这种星级,是天地气机所赋予的。

    在有了脑海中原主留下的海量记忆的帮助下,关于词作本身,陆洵自然是极熟悉的,此时引起他关注的,反倒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也即「禁妖族得气」这五个字。

    这是吴潜这位大诗人、大词人的特色。

    「文气」汇聚于天地之间,人族能得,妖族当然也能得。

    甚至据说西唐国清凉山有位缁衣女尼,寿一百七十岁有余,状若妙龄,她就喜欢给所有人、兽、妖讲解经法,诵读名篇。据说此人“每持经梵唱,虎不啸猿不啼,虫不鸣鸟不叫,已毕,皆叩首而去”——她一个人,培养了满山的妖怪。

    而这些妖的修炼,显然都得益于她的“持经梵唱”。

    也即,获得了「文气」的加持。

    但吴潜此人,却极端厌恶妖族。

    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位女子相恋,结果那女子却惨死于妖族之手,此人当即持剑杀上妖庭,讨要公道,却被妖庭直接逐出,看在他出身名门的份上,没杀他罢了,自此,吴潜每次作诗填词,都要在诗词之后,加上这样一句——

    「禁妖族得气」。

    诗文之前,为序,诗文之后,为跋。

    他的这一句跋,在他中前期的作品中,几乎每篇都有。

    无论诗词歌赋,原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拥有最高和最终的权力,一句话,只要出现在他的诗文之中,就是对本篇作品的盖棺定论。

    作者跋一句「禁妖族得气」,那么这首作品所产生的「文气」,所有妖族都将无从分润丝毫,甚至妖族修行者就算捧着这首词,把它背到滚瓜烂熟,用心揣摩,也不可能获得这首词所产生的「文气」的丝毫加持。

    我不愿意让你得到,你就休想得到!

    一首两首无所谓,但数量多了,损害还是有的。

    新出现的诗词,总是更容易让同时代的人获得更多的感悟,从而有助于修行。少一篇,就是少了一份可能。

    更何况,吴潜是一位创作出了多篇四星之诗的当代大诗人。

    少了他的那么多诗作的文气加持,对妖族的整体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据说最终,是一位大龙代表整个妖族出面,毕恭毕敬地登门拜访、道歉赔罪,又送上美酒三车、美婢二人,这才获得了吴潜的谅解,在他之后的晚年的诗词作品中,这句「禁妖族得气」的跋,才终于是没有再出现了。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之前的作品绝不修改,就是要继续「禁妖族得气」,妖族的一帮大能也拿这位大诗人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