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章元阳峰上的气

  那段时间他们预料到了灵药必将彻底干枯死寂,所以敞开了供应,广庸府之下各县都有道人上门,甚至于启猛这位在西南有着偌大名头的真修同真武二十八山山主之一的尹文念亲自登门,付出了不小代价将更多的灵药从他人手上收来。

  未曾强取豪夺,关键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后,包括各家势力在内的众人已经确认常人应用灵药,无论口腹或是外敷,效用都极为低微,仿佛一个漏勺里放入一团天材地宝,再有神异,也全然滤了出去。

  大伙儿都精明,与其拿着一份迟早要干枯、做不得传家宝的灵药,不若与道门之人换些人情与好处。

  西南一地,道学之风可不比中原弱。

  就这样,元阳峰上用去了不知多少灵药,见得太多,如流水般耗用,让得尹文念等远道而来之人都觉得麻木恍惚。

  炼窍、养体……道人们绞尽脑汁,甚至将目光放在了一些偏门残卷上,想要从中找出通天道途。

  可惜收获寥寥,那些自称炼窍的炼了月余也没能感觉出变化,养体服药的倒是圆润了许多。

  至于专研偏门残卷之人,哪怕有于启猛与尹文念一直看护,最后也有三人行功差错,筋肉抽搐,好在山上旁的不多,岐黄医家有不少,很快就止住了伤势,没有落下病根。

  众人愁眉苦展。

  直到一位年轻道士不知怎地,稀里糊涂照着师长给下的养练法子,捧着快要干枯的灵药打磨熬炼。

  真个练出一缕猩红!

  这一丝奇异之力孱弱无比,若陈屿在此就能发现,却与远在建业的李沐白身上那股力量几乎一致。

  而在之后,几经尝试,确认了这股猩红力量可以随着吞服灵药壮大、更好发挥滋补肉身作用。

  这一步的达成仿佛打开了某个关节。

  众人有了真实无虚的参照,一时间关于灵药的利用以及研究顿时上了一层!

  于启猛也才从获取灵感,一如当初自己打磨出定窍之法后,果断停下了更深入融合穴窍力量与肉身的道路,他始终觉得这办法不适合自己。

  每每试图如此做,都能感受到身躯仿佛背上了一层重重负担。

  后来定窍与养练之法被陈屿拿去,结合胎息与奇景演变,琢磨出血窍开辟,涸泽而渔一般将血窍中的造化之力汲取抽离投喂了青胧山。

  于启猛自然不晓得这些,他只看着年轻道人身上隐隐可见的猩红流光,陷入到自身的状况中去。

  然而之后的事却是出乎所有人预料。

  老道士尚未扫清前路迷雾,一直同样困顿于脚下的尹文念第一个跨了出去。

  他在一次以灵药炼丹的过程中出了一炉废丹,意外发现一些析出的颗粒有着让人心神清明的作用。

  细细钻研,花了不小功夫,终于从中得到了迥异于年轻道人身上力量的另一种独特事物。

  尹文念之后又不以灵药作材料,只靠着普通药草,虽失败了多次,但依然在最后得到了同样的析出物。

  他虽不解于之前依照此丹方的人炼药时为何没有发现,但还是由此判断,这大抵是某种徘徊在天地自然间的力量。

  出身道门的他自然想到了经卷描述中再熟悉不过的一物——气。

  “天生万物,万物自强不息。”

  不息者,气也。

  尹文念没有藏私,将发现告知了于启猛以及其他人。

  然而这个说法却被老道批驳。

  “天地或有气,然绝非此物。”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之前自己等人不是没有炼制过丹药,炉底都翻遍了也根本没有这东西。

  后来其余道人去尝试,发现哪怕自己炼出了析出物,也难以看见,若非尹文念笃定真有此物,旁人恐怕难以相信。

  于启猛也看不见,但他没有质疑老友的话,更不认为对方会信口雌黄,只是不觉得这东西是所谓的‘气’。

  飘忽天地,存于宇内。

  两人为此争辩了不知多少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