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镶义举

……

“任凭何人都想不到,一支甚少听闻的义军竟能奇袭之下飞夺关隘,在逼走梁皇后更是一举攻陷建业都城。”

蒋勤安摇头,目中多是无奈。建业城何其大,四朝古都,历经百年战火却依旧屹立岿然。

在此之前,少有人去注意这群在河间地被各方追剿的势力。更不会料到作出此等大事的会是他们。

“本以为对建业威胁最大的会是席卷大半江南的救世军,没想到又出个太平军拔得头筹。”

话语中,蒋勤安对现今的朝堂乃至梁皇印象显然不佳,时不时愤懑两句,转而又叹气连连,只道自己手举三尺青锋,斩不净世间不平事。

陈屿端着茶,轻轻呷了一口。

听得出来,山下乱糟糟的局面不仅没有随着春耕到来而停歇,反而如烈火烹油般愈发燃起,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盗小贼都能动辄拉出百十人举事,祸乱一方。

“西南也彻底乱起来了。”

据蒋道士说,宋屠夫已经被调走,就在不久前砣方、黎渠两州的战事刚停歇的时候。

“打烂了!”

“数百里内无人迹,尸横遍野!”

在杀了不知多少人,屠灭了几个大的土族老幼男女后,原本闹腾了数月的西南世家、土族们一夜之间尽皆缄默,兵卒溃散奔逃,富户卷了细软远去。

过于暴虐的杀伐有时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那位宋将军显然很擅长找到问题的源头,然后以雷霆之势予以扑灭。

经此一役,西南七州几乎没有其余声音可以与对方抗衡,然而不等屠夫肆意享受,建业……破了。

朝廷连发九道圣旨金令,每一道都在加官进爵,内容到底如何难以知晓,但从接连攀升的头衔或能看出一二。

“如今,宋屠夫距离封王只差半步。”

蒋道士还有半句没说出,实际上就在前两日已经有消息从中原传来,渡江戡乱的宋屠夫遇到了救世军,一举击败。

估计封王的圣旨已经在路上了。

陈屿梳理着对方带来的消息。先前是他想岔了,蒋道士这次上山来并非要邀他一起落草为寇。

所谓义举,指的是海云观为首,拉拢了不少人准备趁宋屠夫远离西南的机会将境内的匪患犁清。

此间的道人大多怀着朴素的悲悯,不过倒也没有不自量力到要涤清广庸,所为所想的,第一时间还是石牙之内。

至于说为何是浑水……蒋道士说的很清楚,这些匪徒的背景千奇百怪,谁也断不定到底有多少的掩攒货色在底下蝇营狗苟、狼狈为奸。

官府、大户、军队……乃至于部分武林势力。

海云观愿意站出来,一来是瞧着南梁日子不太久,立足之地多一分安稳未来便多一丝保障,省得到天下分崩离析的时候还在为内忧外患费神。二来也是见不得生民苦难,尤其最近几月立在头上的大灾星离开,隐隐间又有不少盗匪肆意妄为。

石牙县内乱作一团,武林也难安好。

“自元梁立国,西南未曾安生过,如今宋屠夫远去,虽留下部分兵马鹰犬,但对四野的黎民遭遇漠然无睹,甚至一些匪患本就出自兵灾,未必没有对方手笔。”

蒋道士娓娓道来,陈屿自然体会到了对方的心思,下山锄匪……不是不行。

前身便是遭了匪人袭击,仓皇迎战之下受了重伤。

无论缘何,对于举刀向更弱者烧杀劫掠的匪徒,他从来都无半点儿同情。

况且刚才蒋勤安告知,这次行动主要针对各地为祸已久、罪行罄竹难书者,为了行动的迅速和有力,各方都在联合,清扫自家门派所在的区域。

陈屿所要做的,便是没事多在青台山附近逛逛,若遇到了匪人,顺道给拔除了即可。

无需离得太远。

“大势离乱,吾辈苟居一隅,享香火奉饲而无力为苍生安平天下,不过若能护佑乡土百姓,哪怕一时,亦是一件善德。”

“度人无量天尊。”

说着说着,蒋道士口颂尊号,满面的悲天悯人。

想来,一路见到的凄凉景已经让这位中年道人淤积了不少伤情在心间。

比起上一次的意气风发,对方肉眼可见的愁苦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