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与鱼

    飒飒~

    琥珀色粉末倾倒洒落,在上面缓缓摞作两堆尖包小山。

    阳光下,粉粒细微,色泽醇正。

    一股醒人香息勾在鼻尖,陈屿低头看了片刻,转身又去灶房提出一只木桶,桶内物件装得不少,瓶瓶罐罐晃荡着。

    还有腰下夹着的一捧刚采下不久的花草,以及两把干草、一口小鼎。

    后者与炼制丹药的那一尊不同,四足方正,鼎口插入有嗀箕——模样和筛子有些像,不过是青铜制成。在这一世,常常被道门中人用在需要温火的器具上。

    一些丹炉也有,不过云鹤观不兴丹鼎之说,所以制丹之鼎实际上更多充当了打熬药材汤汁、方剂的用处,一些只有钻研丹鼎法的道士知晓和使用的炼丹器具都未曾置备。

    不过他今天并非炼丹,而是制香。

    香道传承已久,无论前世今生,在道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辈子陈屿听闻过有些香烛其实就是按着炼丹的法子弄出来的,香气轻盈、养身神,而非养鼻。

    今生亦是相差不大,至于观中那些混着青皮蜡一起燃烧的香柱,则连入品都算不上。

    如正阳观那等大势力整日供奉的香烛工序繁杂不说,用料也都极好,混入药草香料,一根便值数十上百两纹银。

    陈屿却没那等底蕴去按着典籍上记载的法子制出上等合香,单单佐料他都凑不齐。不过并没有妄自菲薄,毕竟自己用的料也是旁人得不到甚至一生都未能见过。

    “杂熏草的粉末比起当做兴奋剂一样刺激精神,还是拿来制香比较好。”

    提振精神很难得,尤其在精神漩涡搭配下能更好的淬炼脑域。不过效果着实太猛烈,自己有点儿吃不消。

    于是几经思索,他想起了自己在《乔古梁随医录》里看到的关于稀释药力、中和毒性的记载。

    杂熏草无毒,但稀释一番后能将用处能更彻底的发挥出来。这一点在《玄静百草录》里也有描述,不单如此,《风朴散丹》中更是提到了一种名为[返神香]的特殊散丹。

    翻看了不少,捏丹丸可能会使得药力更集中和猛烈,所以他打算试上一试,用制香的方式来制备杂熏草。

    “两份,作为对比。”

    一份是之前就研磨晾完备的,另一份则是最近用另外一些药草烘焙处理过。

    一个作单品,一个作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