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为盟主“黎天域”加更)

 从驿馆到成都城五十余里,于德生赶路一整夜,终于在天亮时回到成都城。

 渡过府河,已能看到那新修好的城墙。城郊的田地上,已有农人挥着锄头翻开冻土。

 得益于李冰修都江堰,成都的水利可称得上是“绝妙”二字。

 二江穿于成都,江水可行舟,余则用于灌溉,既得交通之便,又让百姓享其水利。

 江水沃野,土地肥美,黍稷油油,粳稻莫莫,一年三至四次收成,又有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丰饶……

 于德生一边走,一边扫视着这荒芜中带着生机的情景,心中却更添悲凉。

 “天府之地,将落于反贼之手。”

 他心中自语一句,心想着只怕李瑕当年收复成都,就不是为了大宋社稷。

 走过北城门,他向关子铺走去。

 沿途的房屋大多是新搭建的,虽然简陋,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不时还能从某堵石墙、某根大梁上看到刀斧痕迹。

 这城池,像是一个被砍到体无完肤的人,正在一点点愈合,慢慢地恢复着生机。

 于德生再次叹息,走进关子铺,穿到后院。

 “葛二,你去准备马车,马上撤出成都,去重庆府。”

 “是。”

 “许司使,烦你带人撤出关子铺,寻个旁的落脚处隐匿下来,再待时机吧。”

 “于先生这是?莫非,马景败了?”

 “有吃的吗?”于德生撑着扶椅缓缓坐下来,疲惫地喃喃道:“不是败了,是死了。只战了一轮,被李瑕、张珏打得一败涂地,惨不忍睹。”

 “李瑕?”

 “让我先吃些东西再与你细说……”

 说着这些,于德生动作还是快的,充了饥,已将该交代的都交代好,将人手尽快散出去。

 他换下身上的衣物,一股阴干的臭味。

 脚底板已满是水泡。

 终究是文人,这辈子还是头回吃这样的苦头,只能说,总好过如马景般被砍了头。

 才准备要离开这关子铺,前方又有人赶来。

 “先生,虞掌柜来了。”

 于德生虽不耐,但还是又见了那虞掌柜。

 见面开口,虞掌柜谈的,还是金银关子之事。

 这间关子铺虽是年节前才开的,但金银关子却是早便在商贾之间流通了,重庆府那边用的颇为广泛。

 成都这边,张珏也是看金银关子确实比会子好,能兑到钱,才允许商人设铺发行……

 “呵,那张珏打的什么主意我等岂非不知?每日开口便是要我们出钱修桥铺路,心底想的还是效仿薛田、王昌懿之事,查抄关子铺,谋我们的金银。”

 于德生笑道:“怕什么,他不知你背后站的是谁,这关子铺本就是朝廷的,他如何查抄。”

 他起身,拍了虞掌柜的肩,又道:“哪怕最后被查抄了,不打紧,你那库房中有几个金锭、银锭?摆在明面上的一层,加起来还不如你家东主一只碗值钱。我得往重庆一趟办事,这便走了。”

 ……

 于德生坐上驴车,倚在那疲惫地闭上眼,心里想着这次的事。

 金银关子,会是制衡李瑕的一个重要手段。

 左相说的很清楚,让金银关子在川蜀流通,根本就不必担心李瑕是否会占了那些金银。

 有几块金银?

 金银关子原身就是一张纸,其本质,是商人的信誉。

 简单而言,会子的本质是朝廷的货币信誉,现在朝廷的信誉快要崩坏了,暂时地、假装地将它转稼到商人身上,直到朝廷重塑了信誉。

 金银关子流进川蜀,本质是让川蜀相信外地商人的信誉。

 一开始,是得运少量金银到川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