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袭

 自古行军,多沿河谷。

 原因很多,河谷天然是最平坦之处。长年累月水量一直在变化,河谷两侧会留出干涸河床,是为行军最方便之路径。且水源必不可缺,士卒根本无力携带供十余日行军所需的水。

 总而言之,山地行军,道路就那几条。

 由祁山往北本有五条道路,往巩昌本有两条道路,木门道、洛门道。

 因洛门道需翻山越岭,少有人行军,早已荒废。故而陇西行军一般走木门道,趋天水,东可出渭河、西可入巩昌。

 据说,诸葛亮便是在木门伏杀张郃。

 李瑕近年来常读《三国志》与《资治通鉴》,思考诸葛亮北伐之事,意识到换作自己,也绝对不会成功。

 但他认为,自己目前所面对的形势,是远比诸葛亮幸运的。

 据刘太平所言,阿里不哥马上将要大举南下。那么,忽必烈短期内便不可能大规模调动兵力支援西路。

 而西路军已在与浑都海决战之后元气大伤。

 还有一个关键,一旦反攻到蒙古国境内,蒙古对待世侯的“宽容”,便暴露出巨大的缺陷。

 蒙古放纵军阀、宋廷崇文抑武,这两种不同的做法在过去一直在给蒙古带来大胜。

 因为世侯们分治地方,故而能奋力效命,用兵自如。

 但制度的强与弱从来就不是恒定的,地方军阀跋扈就真的好吗?

 就是因为汪良臣用兵太自如了,才轻易入伏,被全军歼灭。

 也就是因为汪家分治地方,李瑕也不必像诸葛亮一样面对整个北方的兵势。

 他只需要一举拿下巩昌。

 不需要守街亭、不需要趋渭河。

 那其实不必要走木门道。

 若说李瑕此前在大方略上始终有效仿诸葛亮之意,这便是第一条岔路。

 五月十六日傍晚,李瑕在西汉水与永坪路交汇处正准备浮马渡江,想到这里,忽转头吩咐道:“把那些向导带上来。”

 所谓向导,就是十余个他亲自挑选出来的俘虏,很快便畏畏缩缩站在他面前。

 “你等今已随我攻陇西,若为汪家所获,必死。可明白?”

 事实上,已不用李瑕再多说什么。

 当他问出是否有小道趋巩昌,很快便有俘虏站出来,抬手向后方一指。

 “大……大帅,沿燕子河而上,有……有条山道……”

 这俘虏说了很久。

 李瑕一直在看着他的眼神,最后道:“好,你为我带路。”

 “大帅信我?”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在大崖上受降的?”

 “是,是。”

 “没有随汪佐臣乱冲,你很聪明。今日你又做了对的选择,叫什么名字?”

 “马……马德喜。”

 ~~

 天水既已有防备,李瑕其实有两个选择。

 一是等待后面的五千精锐抵达,强攻。

 二是奇袭巩昌。

 李瑕不愿强攻天水,并非怕打不下来,而是不愿给关中反应的时间,算是更长远的考虑。

 这一战,既已定下兵贵神速的战略,便不能反复。

 最近的反例就是蒙哥。

 脑子一热,天水就有可能成为李瑕的“钓鱼城”。

 引以为戒。

 李瑕没有犹豫,立即决定走洛门道。

 马匹能拉上山,但他留下了大部分的辎重,只带六日口粮。

 因为计算到敌军消息到巩昌大概需要五日,巩昌防备需要两三日。

 返程的口粮,不必带,只多带了霹雳炮。

 从祁山走洛门道至洛门,一百三十余里山路。从洛门到巩昌,一百里官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