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烧身(二合一)

    熊潇鸽哈哈一笑:“是吧,豁然开朗了吧?想拿下长虹就得让它经历阵痛,倪润峰这一次怕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他在川省很有背景,长虹又经营很久,这次的舆论重心在长虹的子公司上面。”

    “它的那些子公司牵扯到方方面面,恐怕很容易被倪润峰转进到国企体制的僵化层面,正是动刀的好借口。”

    “舆论压低了市值,问题牵扯到体制,倪润峰的产权改革啊,蓄谋已久。”

    熊潇鸽洋洋洒洒的一通分析。

    “产权改革,确实不好把握这个尺度在哪里。”方卓稍微说了说想法,“TCL的李东生是个成功者,长虹的情况比TCL要复杂很多,倪润峰能不能成功还未可知。”

    “这次的舆论就怕引起更大的讨论风暴,你我看到的是一家TCL、一家长虹,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家TCL和长虹已经完成或者图谋产权改革。”

    “上面是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定,怎么管,这是一件值得揣摩的事。”

    熊潇鸽悚然一惊,提了个最容易揣摩到的方向:“一刀切?”

    “企业改革的波动和反复是常态,如果真要一刀切,在当下的背景里未必是懒政,可能是不得不切,不然……”方卓耸耸肩,“嗨,这有什么好聊的,我吃完了,先上去换身衣服,今天得见我的工程师们,老熊,你也快点吃。”

    年轻总裁拿着报纸和文件夹起身离开,今天没什么别的事,主要是见见已经抵达庐州的工程师,其次就是去一趟中科大,聊聊某些特殊人才的安置。

    熊潇鸽坐在餐桌边有些失神,这方总,这方卓,看事情的角度……

    他惊讶于年轻总裁的临场分析之余也有些怀疑,不至于吧,不至于吧,倪润峰玩一场苦肉计还能把舆论给玩升级?那可真是有意思了。

    熊潇鸽和国企改制没什么关联,投资的项目也基本不太沾边,但这不妨碍他观察当下的市场思潮,毕竟,很多政策并不局限在狭隘的行业,是能造成连锁反应的。

    如此一想,关于这次的投资冰芯反而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

    任凭政策再怎么变动,半导体产业肯定只会被鼓励。

    熊潇鸽慢慢剥了个鸡蛋,在心里为舆论风向进行了标记,打算瞧瞧接下来的事情发展。

    ……

    截止到九月三十日,冰芯项目已经招挖到了241名员工,还有若干正在谈待遇的不同岗位的工程师。

    这些人里有原本就是晶圆厂的,有产业上游IC设计的,有从宝岛到申城又来庐州的,还有被优渥待遇从国外吸引来的。

    人员构成五花八门,技术水平普遍上层,关于这些员工的整合,邱慈云把它交给了随着自己从中芯来到冰芯的营运组织副总监张东平。

    张东平早年在宝岛台积电是中层,后来一起到了中芯算中高层,现在来到冰芯属于切切实实的高层。

    方卓和这位沟通数次,觉得做事还是比较踏实的,今天也是应他要求在酒店会议厅召开一个见面会,来给工程师们一个定心丸。

    庐州这边现在已经到了数十名工程师,正处于半研究半放假的阶段。

    上午九点钟,方卓、熊潇鸽、IDG美国的布朗等人出现在嘈杂热闹的会议厅。

    方卓从过道走向舞台的途中听见了很多难懂的专业名词,也听到诸如“你原来是中芯的啊?我华虹我华虹”“幸会幸会,听说过你”之类的寒暄。

    “诸位,诸位。”

    随着方卓站到舞台中央,拿起话筒,会议厅里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除了数十位工程师,方卓这一趟带来的行政人员也有二十位过来参加会议。

    “可能有人还不认识我,但一定知道我的名字,我是方卓,是冰芯项目的发起人,目前担任冰芯CSMC的总裁职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