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发声(二合一)

    当然,易科的资金流是很健康的,即便抽贷也不会有影响,可工行进行一部分的股权质押呢?

    这不能不考虑。

    “好的,好的,我刚到纽约,刚刚老熊还给我打电话呢,放心吧,已经联系好央视采访了。”方卓电话里的声音传来,他一直在和国内保持着沟通。

    苏薇疑问道:“前几天不是说请不动央视?”

    “前几天是前几天,这不是事涉WTO,开始发酵了嘛,那可就是大事件了。”方卓说道,“要是苹果真能提交仲裁,咱这就是WTO下仲裁第一案,青史留名。”

    苏薇没好气的说道:“可别让苹果的人看到,然后真整了这么一出,那不是青史留名,那是遗臭万年。”

    “那也不怕,律所方面已经给出过意见,咱这压根不构成倾销,这才哪到哪啊。”方卓很严密的给出了前后评估。

    苏薇叹道:“这回我真是长见识了,有的媒体真的没有操守。”

    “还行吧,又不是把自己的话当成外文报道再转到国内,咱这是实打实的美国报纸认证。”方卓笑道,“不过,确实应该正确认识国外报道。”

    通话结束。

    总裁已经基本定下回国的行程。

    不过,舆情还在继续发酵,一份来自《羊城晚报》的报道让易科上上下下都觉震动,不仅仅因为它颇广的影响力,更因为它措辞的严厉。

    一家华夏企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在给华夏的海外形象抹黑,这是华夏WTO发展上的不光彩。

    一时间,公司上下议论纷纷,但苏薇下达了“禁止接受采访,违者开除”的命令,易科颇有些人心惶惶。

    至于另一家暗地里推波助澜的公关同行,他们在瞧见《羊城晚报》的措辞时都觉这次已经稳了,易科的品牌绝对大受影响,甚至,它可能会带来资金链上的连锁反应。

    至于,这些影响媒体的手段嘛,苍蝇不叮无缝蛋,谁让易科出问题了呢?

    也就在《羊城晚报》报道出炉的这一天,正式通过VIE架构变更为易科集团的集团总裁方卓踏上了返国的航班。

    他是被接二连三的电话给催回国的。

    刚开始是熊潇鸽,后来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再然后是申新科创的王风益,再后来是挂号网的周辛,最后是香江寰宇刚刚进行A轮融资的梁启华。

    梁启华的心情最为郁闷。

    他好像做了一个梦,前面明明很美好,转眼间成噩梦了。

    “方总啊,赶紧回国吧,你们易科怎么也不澄清澄清,什么狗屁倾销,咱那是倾销吗?”

    “方总啊,这种事不能拖,国外市场固然重要,你国内就不是基业了吗?”

    “回来吧回来吧。”

    梁启华仿佛招魂一般的电话还不是方卓定下行程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极其意外的接到了来自临安裘迪老领导的电话。

    老领导很乐呵的关心了一番事业发展,只在最后的时候表示有需要不用客气。

    这一通电话的内容并不稀奇,让方卓惊讶是通话里的另一个发现,老裘这一次声音的精气神和春节上门拜访的时候迥然不同。

    难道不是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么?

    方卓没有进行太深入的猜测,只是订了回国的机票。

    2002年5月3号,上午八点半,一架来自纽约的航班降落在申城浦东国际机场。

    方卓孤身回沪。

    也就仅仅两个半小时后,易科集团总裁方卓在自己的总裁办接受了央视的特别访谈,这档访谈将会在明天五四青年节播出。

    熊潇鸽为了这个渠道可是出了大力,不光是找胡檬,还找了其它单位的领导。

    又恰逢临近五四青年节,方卓年纪上很适合,于是就定下参与特别节目的访谈。

    央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