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宗泽之跪所为何

    第三百五十九章宗泽之跪所为何

    赵谌自然是相信黄永明的话,也相信自己刚才一系列手段的效果。

    但他深知,蒙古人也好,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也罢,都是畏威不畏德,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双方要开展合作,必须要让对方心怀畏惧之意,才能彻底的打消对方不该有的一些小心思。

    有了八千虎卫军团的加入,金兵立刻开始溃败,不过金兵显然有所防范,或者说早就知道赵谌一行已经在附近,大半主力在第一时间撤回了距离此地不远的一座军寨之中。

    ……

    ……

    汴京城西面,通许县一带几个村镇上,最近这两个月以来极为热闹。

    原本住在这里的百姓赶在金军围攻汴京城之前,已经因为朝廷坚壁清野之策,被强行迁移到了南边,如今在这里的是从各路州赶来的勤王大军。

    金兵围攻汴京城之后,勤王大军与金军野战不下十数次,但几乎是逢战必败。

    为何说是几乎,是因为在这十数支勤王军里面倒是有一两支军队跟金军野战厮杀时,取得过小小胜绩的。

    比如光州韩世忠便有一千多斩首,韩世忠因此在勤王军中名声鹊起。

    但这韩世忠是武将,在绝大部分勤王军都是由文官统领的情况下,他即使名声大振,在勤王军里面也说不上话,只能整天看着那些文官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畏战不发兵。

    或者每日里就谁听谁的命令,粮草如何分配、谁的军队应该驻在何处,等等,为了这些事情争论不休。

    不是没有想要真打的,但整日里都在商议接下来该如何打,可是真打的时候,却没有多少统兵之人敢轻易对金军发起全力进攻。

    反倒是,各路人马之间因为一些粮草分配等事,发生矛盾,甚至发生了火拼,还死了数百人。

    而在汴京城内,虽然宗泽未能守住黄河防线,被金兵攻到城下,但朝廷却也找不出第二个比宗泽更有能耐或者更适合的人选,所以宗泽依然是全权负责守城之事。

    但可惜宗泽手中诸多事务一直被朝廷各方势力牵扯节制,根本施展不开手脚不说,做事效率颇为低下。

    宗泽倒是能屈能伸,尽全力一边调度守城、尽可能的维持军心士气,一边又要花费大量心思与朝中一些人勾心斗角的周旋,好不辛苦不说,直接影响到了军中士气和将士战意。

    这就直接导致宗泽难以对军队如臂使指。

    从而,在赵谌离开汴京城两年时间后,大宋禁军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分派系、分山头、将官各有靠山,听靠山更大过听宗泽这个名义上统帅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

    不过,最近这四五天,汴京城内城外倒是颇为安静,甚至金军都没有攻城。

    因为城内的朝廷正和城外的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谈判。

    经过初期的一轮猛攻,让汴京城内大宋君臣经历了好几次几乎已经要破城的恐惧之后,完颜宗弼便派使者入城,提出了和谈条件。

    这与两年前完颜宗望围城时、赵谌穿越前的那段时间金军的路数一模一样,当然也与原本历史上靖康之耻的路数一样。

    完颜宗弼提出了五个不平等、且对宋国来说自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第一,割让关中和秦凤路(秦州、雍州、兰州诸地)

    第二,一次性陪五百万两银子。

    第三,赔偿三千女人、三千工匠。

    第四,宋国给金国每年两百万两银子、一百万石粮食、一百万匹绸缎的岁贡。

    第五,大宋皇帝尊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为伯父。

    最后一个条件,因为赵谌掳走了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貌似成了一个笑话。

    事实上,因为赵谌攻破燕京城,掳走了金国皇帝,上面这五个和谈条件其实都可以算成是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